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年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第Ⅱ卷上的答题表中或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武丁卜辞》中有“乙巳卜殻貞(壳上的纹路),王大令眾(众)人曰協(协)田……”的记载,其反映的商代政治特征是()A.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B.王位世袭制的实行C.井田制的盛行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2.某书讲道:“……周朝普天之下150万平方公里这么辽阔的面积都是王土,但是王管不过来这些王土,要不是靠分封制管理,单枪匹马一个人干俩月就得累死。”实行这种管理方式主要是因为()A.交通不发达B.政治发展不平衡C.疆域辽阔D.生产力水平低3.唐朝中期,王元宝等富贾“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好友。”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A.商人社会地位低下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商人与士人平等友好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4.《元和郡县图志·宿州》中记载:徐州的苻离县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其“为舳舻之会……防虞是资”乃置宿州。由此可见,宿州的设置得益于()A.海上贸易的兴盛B.大运河的开通C.唐三彩的产地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5.《警世通言》中第四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中叙述道:“自王安石做了相公,立新法。老妾二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于一婢同处。妇女二口,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DBCA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A.急于求成B.用人不当C.保守派力量强大D.措施不当6.陆游诗曰“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诗中反映的艺术形式,开始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经济日趋繁荣B.社会矛盾的尖锐C.教育的发展D.艺人的创新7.元末人叶子奇通过对比汉朝皇帝的“体貌大臣之礼”,感慨“后世之待大臣,直奴仆耳,直牛羊尔”。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官员礼仪的简化B.官僚队伍奴化的趋势C.特务统治的强化D.等级制度森严8.明末程登吉在《幼学故事琼林》中记述“亚欧非澳美,辨各州之名称;黄白红黑棕,别全球之人种”。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郑和下西洋B.华侨开发南洋C.西学东渐D.葡萄牙租占澳门9.主张“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的是()10.2009年12月《燕赵晚报》连续报道:石家庄桥东区义堂村出土了戚继光墓碑,据此当地人民准备申报文化遗产。戚继光被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是()A.驻军保护长城沿线的安全B.支持张居正改革C.抗击倭寇D.祖籍在石家庄11.下列现象体现古代避讳制度的是()A.秦始皇下令将正月改为端月B.岳飞字鹏举C.昌南镇改为景德镇D.马三保改名为郑和1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形成中华文明这一特征的因素不包括()A.依靠道德力量治国B.科举制的不断发展C.中央集权制的强化D.贵族统治的血统渊源13.一个英国商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只要每个中国人衣服的下摆长一寸,就够曼彻斯底所有的工厂生产几十年。”这揭示了()A.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B.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C.曼彻斯特纺织厂生产能力有限D.中国纺织生产落后14.胡适受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影响,认为“新民”的意思是要改造中国的民族,要把这老大的病夫民族改造成一个新鲜活泼的民族。下列史实能充分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5.民国时期,男士主穿西服、中山服、长衫;女士主穿上衣下裙,旗袍基本成为定式。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特征是()A.殖民地化B.中西合璧C.全盘西化D.崇洋媚外16.《茶馆》中的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