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核算的内容及账务处理,熟悉应收账款的确认以及计价,掌握应收账款的日常核算及坏账准备的处理;掌握应收票据取得和到期收回的核算,以及票据贴现的核算和相关的账务处理。教学重点:坏账损失处理方法中的备抵法及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带息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核算的账务处理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采取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内容:一、应收票据的核算二、应收账款的核算三、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的核算第一节应收票据的核算一、应收票据概述(一)应收票据的概念(二)票据到期日的确定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票据到期日的确定一般有三种情况:1.按月份定期。按月份定期的应收票据应以到期月份与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为到期日。2.按日数定期。按日数定期的应收票据应从出票起按实际经历天数计算。通常出票日和到期日,只能计算其中的一天,即“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3.按规定日期定期。按规定日期定期的应收票据是在票据上具体指定某年某月某日到期日。(三)应收票据入账价值的确定应收票据一般按面值计价,但对于带息的应收票据,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应于期末(指中期和年度终了)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提利息,计提的利息应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二、应收票据的核算(一)不带息应收票据不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等于应收票据的面值。应收票据取得的原因不同,其会计处理亦有所区别。1.因债务人抵偿前欠货款而取得的应收票据,借:应收票据贷:应收账款2.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借:应收票据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收回到期票款时,按照票面金额,借:银行存款贷:应收票据4.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承兑人违约拒付或无力支付票款,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委托收款凭证、未付票款通知书或拒绝付款通知书或拒绝付款证明等,将到期票据的票面金额转入“应收账款”账户,借:应收账款贷:应收票据(二)带息应收票据1.企业收到的带息应收票据,除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核算外,还应于期末,即在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提票据利息,并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借:应收票据贷:财务费用2.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应按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账户核算,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再冲减当期的财务费用。带息票据到期时关系到利息的计算,利息是根据带息票据上载明的票款、利率和期限计算的。票据利息计算公式如下:应收票据利息=应收票据票面金额票面利率期限3.带息应收票据到期收回款项时,应按,借:银行存款(收到的本息)贷:应收票据(账面余额)财务费用(差额,及未计提利息部分)注意: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期末不能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收到当期的财务费用。(三)应收票据转让企业可以将自己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背书是指持票人在票据背面签字,签字人称为背书人,背书人对票据的到期付款负连带责任。票据被拒绝承兑、拒绝付款或者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不得背书转让。背书转让的,背书人应当承担票据责任。企业将持有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时,借:物资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收票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注:如有差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三、应收票据贴现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如果出现资金短缺,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经过背书后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以便获得所需资金,票据贴现实质上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一)应收票据贴现额的计算1.计算票据到期值即: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1+年利率÷360票据到期天数)或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1+年利率÷12票据到期月数)2.计算贴现期贴现期=票据期限-票据持有期限3.计算贴现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