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外经贸政府的半年工作总结2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外经贸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外经贸工作围绕推进*重要增长极建设,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主动顺应形势变化,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外经贸工作的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对我市*重要增长极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进一步明显。一、20*年全市外经贸发展情况20*年,全市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4家,新增总投资51617万美元;新增合同外资26128万美元,比增19%,完成计划的109%;历史可比口径实际到资37*2万美元,比增54%,完成计划的103%;验资口径实际到资12672万美元,比增55%,完成计划的141%。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额27112万美元,比增38%。其中,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达24435万美元,比增57%,完成计划的116%。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家,总投资1.*亿美元,中方投资2100万美元。外派国际劳务480人。回顾20*年的全市外经贸工作,主要运行特点有:1、外资来源地有效拓展。在全年新批的64家企业中,港资企业30家,合同外资7482万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29%;台资企业16家,合同外资1867万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7%。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大幅增加,其中来自英属维尔京群岛和菲律宾的投资增幅较大,分别新批企业7家和5家,合同外资12171万美元和1234万美元,占合同外资的比重分别达47%和5%;此外,澳门、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新西兰、萨摩亚等国家和地区均有企业投资我市。2、主导产业利用外资成效明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10+3”产业利用外资成效逐步显现。20*年新批的64家企业主要集中投向机械、纺织服装、建材、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机械制造企业18家,纺织服装企业14家,电子企业7家,农副产品企业5家,建材企业1家,投向“10+3”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占新批企业总数的70.3%。此外,商业领域第1页共16页利用外资有所突破,新批外资国际贸易公司2家,合同外资1037万美元。3、外资增资、到资形势较好。我市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外商投资信心增加,企业增资形势较好。全市共有20家企业增资,新增合同外资11825万美元,其中,增资额较大的有:龙工(福建)铸锻有限公司增资3510万美元、金龙能源(福建)有限公司增资2000万美元、龙工(福建)桥箱有限公司增资1280万美元、龙工(福建)机械有限公司增资1*9万美元等。验资口径实际到资发展势头良好,全年达12672万美元,比增55%,为我省南平、三明、宁德三市的总和,居全省山区市首位。4、外贸出口高速增长。我市外贸出口在经历流通型企业20*、20*连续两年出口大幅度下降后,20*年开始明显回升,全年出口比增57%,出口重新跃上2亿美元大关,达24435万美元,创下历史最好成绩。XX县区出口首次突破1千万美元,XX县区出口首次突破5千万美元,XX县区出口首次突破8千万美元。出口超千万美元的县(市、区)达5个(新罗、长汀、漳平、永定、上杭),超5千万美元的县、区有2个(新罗、长汀),分别比20*年增加1个。5、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种类增多,产品结构更趋优化,出口上千万美元的产品有:纺织品7435万美元,比增35%,化工产品4658万美元,比增58%,家具2613万美元,比增112%,鞋帽伞类2176万美元,比增180%,纸类1*7万美元,比增31%,机电、音像及其零件1832万美元,比增148%,对主要出口国别(地区)欧盟、美国、日本、中东、台湾等的出口增加明显。对日本和台湾的出口分别达2421万美元和1415万美元,分别比增14%和15%;对欧盟出口4216万美元,比增40%;对美国出口27*万美元,比增70%;对中东出口3537万美元,比增85%。6、出口主体结构更趋合理。从企业类型来看,流通型企业和生产性企业出口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年生产性企业出口16485万美元,占全市出口的67%,比增47%;流通型企业出口795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的33%,比增82%。从企业性质来看,内外资企业出口均衡发展,外资企业出口10179万美元,占全第2页共16页市出口的41%,比增33%,内资企业出口14487万美元,占全市出口的59%,比增64%。在内资企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