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为全面做好全镇XX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按照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开展XX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特制定如下方案。一、工作内容(一)排查“两不愁三保障”短板问题。各村要以“再排查、再巩固、再提升”活动为契机,结合这次动态管理信息和采集,入户对建档立卡以来贫困户(含历年脱贫户)开展摸底排查,及时与教育、住建、水利、卫健、医保、应急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重点关注近期因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房屋倒损、饮水安全等影响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情况,全面排查存在的风险隐患,着力补齐短板,提升弱项,防止出现返贫致贫。(二)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标注。标注贫困户脱贫、脱贫户返贫;录入新致贫户;录入和标注贫困户(含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自然增加及自然减少的人口。农户家庭收入计算周期为XX年10月1日至XX年9月30日。(三)扶贫对象信息采集、更新和录入。采集贫困户(人口)、边缘易致贫户(人口)的基础信息。主要针对发生变化的信息,如贫困人口在校生状况、贫困户收入情第1页共7页况等,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对变化的信息进行更新。(四)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识别录入和标注工作。对新发生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识别,采集致贫(返贫)风险以及边缘易致贫户基础信息,并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和标注。(五)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跟踪监测工作。采集并录入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享受帮扶的信息评估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返贫(致贫)风险变化标注“是否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六)巩固提升建档立卡数据质量。逐项核对贫困户基础信息和贫困户家庭成员、致贫原因、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条件、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脱贫措施等信息,确保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扶贫档案与扶贫对象实际情况相符。以XX年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为时间起点,梳理历年动态管理识别、脱贫、返贫、清退、自然变更、补录等人员数量变化情况,各村按年度对程序履行、信息采集表家庭成员变更表等档案材料进行核查整理。针对脱贫攻坚普查、建档立卡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数据,入户予以核实,并在信息系统中修改完善。(七)脱贫不享受政策户核实标注工作。对现有信息系统中标注为“脱贫不享受政策”的脱贫户,核实具体情况,对其中识别不准的脱贫户做清退处理。二、步骤安排第2页共7页(一)动员部署培训。9月下旬开始,镇扶贫部门对各村扶贫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培训;各村要与包保帮扶部门成立此项工作联合领导小组及工作队,成员由本村包村领导、包村工作队、包保干部、村三委组成(附件1)。(二)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10月9日至11月5日,各村开展入户相关工作,履行贫困户脱贫退出、新识别和返贫纳入的各项程序;完成扶贫对象各类信息采集和更新工作;完成边缘易致贫户和新致贫户的信息采集工作,同时,教育、住建、水利、卫健、医保、应急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反馈各村工作队提交的信息比对核实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1.政策宣传及新识别、边缘易致贫户提交申请书(10月8日至9日)。联合工作小组组织各村通过村内广播、宣传单、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无死角的将动态调整的目的、意义、标准、识别程序等扶贫政策,宣传到每个村、每一户、每一人,做到群众政策知晓率达到100%。同时,要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向群众解释清楚,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优良传统,防止互相攀比,争当贫困户现象发生,坚决遏制“等靠、要”思想倾向。一般农户根据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标准认为符合贫困户或边缘易致贫户条件的,可以向村委会递交申请书和申请表(附件2、附件2-1和附件2-2)。第3页共7页2.三委班子初选民主评议(10月9日)。联合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各村“村三委”、包村工作队召开民主评议会依据退出标准和年初脱贫计划,评议贫困户脱贫情况,据实评议脱贫人口、返贫人口、新识别贫困人口、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情况(附件3和附件3-1)。将新识别、返贫人口和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