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人代会上的总结材料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过去四年工作回顾年以来,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各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带领全市人民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成功战胜了非典、禽流感疫情和强台风及超百年一遇特大洪灾,经济保持快速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经济发展连创新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年,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创下1998年以来增长新高,与2002年相比,4年年均增长(下同)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4年累计1178亿元,年均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元,增长18%,年均增长16.7%。外贸出口120亿美元,增长12.6%,年均增长19.5%。4年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0.4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4家。来源于的财政总收入22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4亿元,分别增长17.6%、28%,年均增长21%、22.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近10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近500亿元,分别比2002年末增长86.8%和74.6%。——石化产业迅速崛起,经济结构优化加快。产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重调整为46.7∶53.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4亿元,增长29%,年均增长20.1%。电子工业总产值达1073亿元,行业产值在全省排第3位,成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做强做大,其中tcl集团成为省最大的工业制造企业。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1200万吨炼油等一批石化项目动工建设,石化工业产值245亿元,增长2.7倍,大亚湾石第1页共22页化区成为“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园区”。汽车零配件、能源、建材工业发展加快。旅游、商贸、金融、房地产、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成为新亮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增长12.5%,年均增长16%。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市有私营企业1.7万户,个体工商户11.5万户,实现增加值325亿元,税收总额38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达34.7%和22.3%。——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支持和投入农业农村的力度逐年加大,市财政4年投入“三农”资金8.6亿元。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31家,带动农户12.3万户,户均增收2530元。建成6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科技贡献率49%。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3%,年均增长3.2%。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全市农村纳入低保1.7万户、4.3万人,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完成村道硬底化1743公里;基本解决了17.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问题;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3222户,为受洪灾影响的3970户全倒户和重危房户重建房屋;年秋季起免收全市农业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33.6万学生受惠;新建和改建962间村卫生站,基本实现村村设有卫生站,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农村用电实现与城市同网同价,2005年开始免征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全市435个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基本实现脱贫。——县镇发展各具特色,区域经济不断壮大。实施激励型财政政策,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出台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农村“三化”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等取得明显成效。大亚湾开发区重化工业、临港工业发展提速,XX县区电子信息产业、服装制造业优势明显,惠阳区服务业兴旺发达,XX县区“三高”农业、女鞋生产颇具特色,XX县区乡镇经济蒸蒸日上,XX县区资源型工业和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年,惠东、博罗、龙门三县经济总量占全市39.5%,18个中心镇经济总量占全市32.7%。——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完成行政区域战略性调整,基本形成“一城两区”格局和区域发展的整体城市框架。新建或改造大道、先科大道、仲恺大道、演达大道、第2页共22页市区过境公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建成市民乐园、市体育馆、东江公园一期等一批城市公共设施;广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