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城市经济学导论一、什么是城市经济学?这门学科由哪些内容构成?1.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城市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重要人类现象。如果将古老的城堡看作城市的雏形,那么,城市的历史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史。但是,直到二十一世纪,人类才进入全球性的城市化世纪,因此,城市又还非常年轻的,充满活力。在许多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尚有大量人口没有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就中国而言,目前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大约为45%左右,尚有大约1.5亿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市。为了实现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还必须持续发展下去。城市经济学就是一门帮助我们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科。简单来说,城市经济学就是研究城市经济现象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必须注意的是,城市经济学虽然以城市经济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是,影响城市经济的因素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因素,因此,城市经济学决不是仅仅研究城市经济现象,还要研究影响城市经济的其他因素。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城市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类自身发展服务的,因此,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只研究抽象的经济发发展过程,而要“见物更见人”。2.城市经济学的具体内容第一、城市经济中的区位分析。这一分析的核心是城市中的厂商和居民的区位选择问题,重视城市的空间结构研究,属于城市经济学中的微观范畴。重视空间和区位分析是城市经济学区别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主要方面。第二、从宏观层面来探讨城市经济问题。这一研究是将城市视为开放的系统,研究城市之间的分工和交换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属于城市经济学中的宏观范畴。第三、与城市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如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城市贫困、城市政府职能和城市财政职能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能否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包括基础设施、市场机制、规制和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其中许多问题的解决还关系到能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体现人权等普世价值观。研究城市经济必须涉及其他问题,是城市经济学区别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二、什么是城市?1、城市的涵义及基本特征尽管城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现象,但至今对于什么是城市,还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答案,各国的城市标准也不尽相同。其原因可能在于,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既有经济功能,也有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功能,因此,在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眼中,城市就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其认识城市的角度也必然不同。从经济学的角度,结合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的思想,我们将城市定义为:在特定的地域空间中,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劳动分工发达,具有与乡村社会极不相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关系,以及独特的景观的人类社会组织形态。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现代城市的四个基本特征:第一、人口的高度集聚:人口密度较大、人口总规模较大。比如,日本三大都市圈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为27.66%,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美国三大都市圈人口占全国的约三分之一、我国三大都市圈占国土面积比重为3.25%,但却集聚了我国总人口的大约15%。第二、产业的高度集聚产业和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应,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成本,从而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比如,美国三大都会区(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的GDP占全美国的份额为67%,日本三大都市圈GDP占全日本的份额则达到70%,中国大陆三大经济圈占GDP总量的38%。第三、独特的景观:由城市道路、建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绿地等构成的景观。第四、自由、平等、法治等方面的精神和价值观城市精神和价值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价值观往往建筑在个人利益的追求上。于是,在现代城市,在不违反法律,尊重他人的自由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就成为重要人们的普遍追求。如此,自由精神、法治观念也就同时成为城市精神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正如德国谚语所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就在这样的价值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当然,现代城市的开放性、流动性,城市发展对于创新的需求也塑造了城市居民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2、城市地区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