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经委工作总结报告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稳增长、办全运、惠民生、抓党建等重点工作,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机关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县域经济,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省、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一)高质量、高标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抓全局、谋大事能力进一步提升制定下发一号文件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下发了强农惠农若干政策,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提升。初步完成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和《xx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加速我市农业产业合理布局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二)大力实施高产创建和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调结构、稳生产、保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实现“十连丰”。克服前期低温、多雨、高湿等不利气候,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1011.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73.2万亩。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共建设省级以上高产示范区98个,建设市级示范区10个,总面积135万亩。实施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面积9.5万亩,超年初计划35.7%,已建成千亩温室大区3个。设施农业建设呈现出建设标准化、管理高效化、技术无害化和品种高端化等特点。全年蔬菜产量达到580万吨,增长9%。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与沈阳农业大学、省市农科院实施科技共建项目50个,引进新品种184个,推广适用技术168项。淡水养殖面积达到25.8万亩,增长3%,建设水产养殖基地20个,渔业总产值增长7%。水产品产量19.4万吨,增长3.8%。巩固提升“一乡一业”发展成果。坚持“重点提升、优中选优”的原则,鼓励提质升级。继新民“梁山西瓜”之后,法库“牛产业”再获省级“一县一业”示xx县称号。第1页共4页(三)抓源头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强化农资监管。开展农资市场春、夏、秋季治理行动,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烟剂农药审查备案制度,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0个,绿色食品147个,新认证和续认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面积232.2万亩,“三品”认证面积累计达到675.9万亩,占我市耕地和果园面积的66%,超额完成省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创新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共完成1700个农产品样品检测定量分析工作,任务量居全省首位。实施农产品“电子身份证”管理。实现产品可追溯。在农业部例行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中,我市农产品合格率居全国137个大中城市的前列。(四)培育和扶持重点龙头企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申报和监测工作。2013年新认定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监测合格省级龙头企业35家、市级龙头企业6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发展到280家。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新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事项目107个,超年初计划7%,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个。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重大项目开复工41个,完成年度投资的109.1%。(五)“三化”同步推进,县域实力进一步提升抓好“三带”引领现代农业新发展。蒲河生态经济带、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初见成效,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协调推进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建设。认真制定都市农业扶持政策及实施细则,调动各地发展都市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深入开展“双进双解”和百日攻坚行动。县域17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开(复)工。加强对园区(集群)和城镇化建设的调度。召xx县域经济工作推进组会议,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县域工业第2页共4页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园区(集群)的承载力和集聚力不断提高,新城新市镇建设步伐加快。(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农村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企业投资过程中的桥梁和平台作用。以珠三角等地为重点开展境内招商,引资额达61.6亿元。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辽宁(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家企业参展,合同交易额24.5亿元,现场交易额达1.2亿元。加大农产品出口推进力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