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劳动保障工作意见二各村、企事业单位: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之年。因此,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改善民生、突出城乡统筹、突出整体推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900人以上,其中转移前培训350人以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新增企业养老保险人数300人以上,医疗保险400人以上,工伤保险400人以上,生育保险50人以上,失业保险100人以上,征缴农保基金50万元以上。——“两个合同”管理。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不低于98%,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以劳动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规章制度,50人以上的企业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合同签订率均达95%,女职工专项合同签订率80%,三项合同经职代会讨论通过达100%,报送劳动保障部门审查率达100%。——工伤保险目标管理,安全办、建管站要加强对高危行业的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将参加工伤保险作为核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高危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参保率分别达到90%、80%以上。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各村、各企业部门要把就业工作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城乡就业步伐。第1页共4页一是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要抓住当前良好机遇,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发展,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拓宽就业空间。要坚持经济拉动和创业带动并重,劳动保障、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努力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组织,及时掌握各类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情况,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用工服务,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二是城乡统筹,推进就业。对“零就业家庭”、“4050”、残疾、低保等困难人员培养帮扶机制。各村要做好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活动,使贫困村、贫困户就业率达30%,年底充分转移就业村达80%,基本消除“零转移家庭”。各村要对本村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失地农民就业扶持政策,实现工业规划区内失地无业农民就业率超过50%。三是落实政策,扶持就业。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各项就业扶持措施,要将国家优惠政策范围覆盖到所有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特困群众,确保“双下双失”职工、“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等人群充分享受政策;鼓励、扶持各类服务型企业和经济实体的发展,推动全民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加强培训,促进就业。各有关部门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实施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进度。对下岗失业人员培训,要给予优惠、减免相关费用,加快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充分培训计划,确保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充分培训;积极发挥培训券的作用,广覆盖、分层次、多形式搞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具备职业资格的技能型农民。2、坚持扩面优先,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全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各用工单位应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加快推进“五险”齐扩。各村、各相关部门要以贯彻实施省政府36号令为重要契机,扩大参保范围,强势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力争到年底,实现五第2页共4页大保险各企业全覆盖,所有规模企业的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伤保险参保工作。加大城镇居民医保扩面力度。劳动、税务等部门要强化执法检查,对经多次上门做工作、仍拒不参保的企业要公开曝光,实行地税预征制,强制参保,这里要强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