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首都红旗渠精神展”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此次展览在XX省委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由XX市委、市政府主办,XX县区委、市政府承办,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9月29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原定于10月10日结束,应首都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报请有关部门同意,决定延期至10月16日,共18天时间。对此次展览,可以概括为四句话:领导重视,效果明显,反响强烈,组织严密。二是效果明显。在为期18天的展览期间,展馆内每天都是人头攒动,观展人群中,有XX省民也有外地游客,有白发老人也有少年儿童,有党政领导也有机关干部,有少数民族群众也有国外友人,还有军人、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大都是慕名专程而来,可以说这次展览的规模在安阳、林州是空前的。据统计,整个展览期间,参观红旗渠精神展的观众人数已经达到26万人次,团体组织前来参观的单位达到250多批次。三是反响强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宣传力度大。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网、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各级各类共70余家媒体,对此次展览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从报刊到电视,从电台到网站,展览期间每天都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大量的相关报道,可以这样说,我们用红旗渠精神宣传红旗渠精神,打了一场漂亮的新闻宣传“立体战”。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展览期间,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已累计发稿800余篇(条),其中,中央和北京其他媒体230余条(新华社通稿16条,人民日报20条,头版1个,农民日报头版头条1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5条,专题4个,其中焦点访谈1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条,北京电视台10条,20分钟专题节目1期),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网都开设了《呼唤红旗渠精神》专栏,整个展览期间网上宣传也是这次宣传的一个亮点,18天时间共有网页4000余个,700余篇第1页共4页(条),其中新华网86篇,人民网61篇,央视国际网102篇,新浪网54篇,千龙网45篇。在整个展览期间,我们的省、市媒体也做了大量的深度报道。记者们放弃节假日休息,不辞劳苦,连续作战,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记者队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充分说明了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宣传战役面前,我们的记者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另一方面是观众感受深。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红旗渠,理解红旗渠精神,我们选派了有一定经验的讲解员进行现场解说。观众中有的人到过红旗渠,大部分人只是听说过,看了这次展览,普遍反映红旗渠伟大,红旗渠精神更伟大。国外友人深有感触的讲,从红旗渠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参展的观众怀着崇敬的心情,用心听、用笔记、拍照留念、题词留言。很多XX省民自己看后,又第二次、第三次带着全家来看。热心的观众还对安阳、林州的发展,以及此次展览活动提出中肯意见。驻京许多机关、学校、企业把参观展览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机会,作为进行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把党、团等组织活动放在展馆内举行。观众们的感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整个展览期间,参展观众留言、题字、签名达30多本、3200余条。观众深有感触地讲,红旗渠是中国人的骄傲,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需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时代呼唤红旗渠精神,民族振兴需要这种精神。大家普遍认为,红旗渠精神展办的及时,办的好,给全国人民送上了一份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四是组织严密。此次展览从提出、策划、筹备到正式开展,时间很短。展览采用珍贵的历史照片,沙盘模型,部分实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分为《肩负人民的重托》、《千军万马战太行》、《红旗渠精神谱新篇》、《红旗渠连着中南海》四个部分,全面展示和回顾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围绕“弘扬光大红旗渠精神”这一主题,结合此次展览,我们先后组织了红旗渠精神座谈会、红旗渠精神展笔会,安阳旅游推介会,红旗渠精神研讨会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活动,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展览高潮。在整个展览期间,我们得到了中宣部、XX省委宣传部、国家博物馆等中央、XX省、XX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9月21日,我们在国务院新闻办公第2页共4页室新闻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