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办学校财务管理政策的完善【摘要】:民办学校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民办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虽然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具体操作规范还不完善,财务管理政策执行与监督还难以落实。必须从民办教育兴衰存亡高度认识完善民办学校财务管理政策的重要性,清理不适应的和有歧视性的管理规定,实事求是地对民办学校财务资产进行全面审计,出台民办学校财务与资产管理可操作性规定,加强对民办学校执行财务管理政策的监督,解决好民办学校长期遗留下来的财务与资产管理问题,并通过政府增加对民办学校的直接财政资助,拓宽民办学校办学资金来源,多渠道防范民办学校的财务风险。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也应运而生。作为国家教育投入的一种补充型式,也是国家多元化办学方针的政策体现。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投资主体不同。公办高校的投资主体是国家;民办高校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可以是企业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等单方或多方投资。国家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给予民办高校充分发展的自主权。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是指: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依据《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自主运行,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根据这个定性,民办高校首先是基本上没有国家财政性经费,主要靠各种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投资建校,靠学费收入支持运转;其次是民办高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独立自主运行。本文试图从财务角度,探讨民办高校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行效益,实现科学发展、稳定发展。一民办非企业学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在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里将一一列举。(一)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一些学校对于各项事业经费,在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对全年业务开支项目不做计划安排,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因而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或有一个全年的支出预算,但预算的编制内容不够具体,在预算的实际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使得预算只是一种摆设;学校的整体预算与各系部门预算之间不够统一,同样造成预算难以执行。因此,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控制,不管事业发展是否需要,只要领导批字就能全部报销。领导者对一年工作计划完成多少,用了多少资金,所剩资金还能办多少事,心中都无数,因而导致资金实用超支,容易办了一些次要的事,而是一些主要工作因缺乏资金却不能按期完成,影响了事业的发展。这个对民办非企业学校是一个恶性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尝试改革财务管理的体制,建立健全经济责任体系。针对大部分学校目前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建立先进、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尤为重要。学校财务处为全校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学校最高或主管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能为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和确定范围内的会计核算;任何部门的财务活动都不能有利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财务部门应当参与有关经济决策的研究,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财务部门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采纳。健全完善的校内各级经济责任制度是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规范财务支出行为,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理财的积极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效益的重要保证。校内经济责任制必须坚持以责为依据,要建立以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使责、权、利紧密结合。(二)财产管理不严固定资产、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财产物资,是完成事业任务的物质条件,但是由于事业单位无成本考核,不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就是不重视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管理无科学性等。在财产管理方面,学校的固定资产帐与各部门及学校产业管理部门无法进行记账、账实核对,各系部门自行购置的资产如:图书资料、音响资料等,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及账目登记,存在校产流失现象。各部门只根据自己本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