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现高速信息化战略融合的研究摘要: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融合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的发展而被提到战略高度上的交叉研究领域,通过和几种战略整合模型的比较分析,提出从战略制定的同时制定出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战略融合,它的主线就是基于企业价值链的,但是还要相应的对战略制定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关键词:战略融合;企业价值链;企业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informatization),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1)企业信息化是以IT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为基础;(2)企业信息化是依赖IT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集成的信息系统;(3)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我国企业信息化起步于70年代中期,80年代掀起了高潮,进入90年代以来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而言,仍落后于发达国家l0到20年左右,并且各行业与各类型企业发展不平衡。(1)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目前,计算机在企业的应用已经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和网络化发展,重点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重大信息工程推广应用获得了较大进展。据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8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入了因特网,5O%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但是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半实现了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2)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和新近发展起来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和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相比之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3)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有所提高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企业已经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的认识普遍提高,尤其是随着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企业对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管理的迫切性越发强烈。另外,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商业突现出不断增长的供货能力、客户需求与全球性竞争的特征,迫使企业必须调整其组织结构与经营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中国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首先,企业内部资源条件有所限制,这包括资金限制、人才限制和管理人员观念限制。(1)资金不足。中国有一大批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虽然机制灵活、转型方便,但是由于其本身规模小,资金是最大的问题。由于资金实力不足,既而带来的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使得他们和大企业相比,在资金方面的劣势极为明显。信息化的进程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软硬件,同时,还要保证维护和管理工作,这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资金物力的不断投入。而显然,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未有能力达到这个要求。因此,占中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2)人才缺乏。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