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李清照咏梅词与宋代梅文化VIP免费

李清照咏梅词与宋代梅文化_第1页
1/7
李清照咏梅词与宋代梅文化_第2页
2/7
李清照咏梅词与宋代梅文化_第3页
3/7
李清照咏梅词与宋代梅文化李清照是宋代词坛名家,她的作品虽存世不多,成就却可与苏轼、辛弃疾等大家比肩人们对她的《漱玉集》有许多注释、评论和赏析,而对其中比重很大的咏梅词却不够重视笔者据王仲闻先生的《李清照集校注》统计,在其收录的60首词中,专咏梅的有9首,提及梅的11首,约占存词总数的1/3。陈祖美先生在《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前言中说:“《漱玉集》中比重最大的是咏梅词。假如把它们依次联章,简直可以构成一部堪与两宋之间的三、四代皇室的兴衰史相始终的作者心灵的史诗。”因此,李清照咏梅词应该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笔者查阅有关李清照咏梅词的文章,多是各种赏析集或其他题目的论著中对其某一首咏梅词的赏析、评论,如杨海明的《唐宋词与人生》在下编谈及赏花之乐与咏梅词时,对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有简要分析。胡春玲、王妍的《李清照咏花词情感探微》把咏梅和其他咏花词放在一起从情感和审美的角度进行论述,虽有见地却非集中专论其咏梅词,此外也罕有对李清照咏梅词作整体性论述并深入探讨的。同时,宋代梅文化特别兴盛,但在相关的研究论著中,李清照也常被忽视。程杰的《宋代梅花审美认识的发展及其成就》是近年来探索梅花审美形象和文化象征的杰出论文,系统地梳理了宋代梅花审美文化的发展。作者论述了林逋对梅花暗香疏影、闲静意趣的发现,苏轼对“梅品”“梅格”的确认以及南渡时期陆游等人对梅花品格象征意义的深化,气格意志、道德襟抱、江湖野逸清苦之心、遗民绝世忠国之志,等等,并提出“清气”、“骨气”、“生气”这三种精神意趣都“深契梅花神理,具有普遍的伦理意义和永恒的审美价值”,可谓卓有见识,但文中对李清照这位特殊的咏梅者并未提及。笔者认为至少在以梅花吟咏女性情怀方面李清照不应被忽视,也不应从宋代梅文化的整体认知中缺失。再者,人们对梅花的定位虽是高雅脱俗的,但任何一种文化的兴盛都离不开民俗的渗入与支持,只有雅俗共赏而非曲高和寡才能持久繁盛,民俗意义也是宋代梅文化研究中未受重视的部分。因为李清照的咏梅词对宋代梅文化的民俗情况也有反映,所以笔者想将李清照的咏梅词放在宋代梅文化的时代背景中作整体观照。一、李清照咏梅词的产生背景:宋代梅文化兴盛及其家庭环境梅在宋代雅俗共赏,广泛种植,文人更是爱梅成癖、咏梅成风。据统计,《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中专咏花卉之作居前三位的是:咏梅1157首,咏荷173首,咏桂172首。咏梅词高居榜首,余者难望其项背。宋代咏梅名家辈出,词作众多。北宋苏轼有梅词6首,周邦彦有梅词7首,李清照有梅词9首,南宋辛弃疾有梅词14首,姜夔有梅词16首,吴文英有梅词12首,周密有梅词11首,张炎有梅词6首,刘辰翁有梅词10首。宋代黄大舆辑《梅苑》10卷,收录咏梅词五百余篇。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在《梅苑》提要中写道:“屈宋遍陈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篇什亦屈指可数。自宋人始重此花,人人吟咏。方回撰《瀛奎律髓》,于著题之外,别出‘梅花’一类,不使溷于群芳。大舆此集,亦是志也。”宋诗中也有许多咏梅之作,如《宋史·艺文志》录有《宋初梅花千咏》二卷,李缜《梅百咏诗》一卷,等等。由以上所举咏梅之作大量涌现的事实,可见梅文化在宋代确实极为兴盛,爱梅、咏梅已成为宋人的一种社会风尚。李清照的咏梅词正是在这一背景中应时而生的。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她之所以能成为宋代独树一帜的词坛名家,写出包括咏梅词在内的优秀文学作品,与其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查阅《李清照易安居士年谱》可知,在她18岁婚前,她主要随父亲李格非住在北宋都城东京“京衢之西”。李格非是位正直而有个性的学者,有《洛阳名园记》传世,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和苏门高足张耒、晁补之等人私交甚密,常有文字来往。宋韩淲《涧泉日记分卷上称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为“苏门后四学士”。苏轼是宋代文坛当之无愧的领袖,他学际天人、自由通达,为人随性潇洒、率真坦诚,对门下弟子的思想和创作有许多积极影响。李格非也十分开明,他超越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规范,使女儿获得了宋代士大夫式的文化教育,并很快成长为一个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关心国家命运与社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李清照咏梅词与宋代梅文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