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报告连载之二1《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报告连载之二天则经济研究所第二章国有资产及企业的分类按照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国有企业传统上一般划分为国有工业企业、建筑安装企业、交通邮电企业、商业服务企业、金融企业。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改革,出现了各种体制上和资产性质上的变化。我们一般按资产性质和归口管理分类。一、按资产性质划分按资产的性质,国有资产可分为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和其他权益性资产,其他权益性资产又包括债权、无形债权、国家专有技术的发明等。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根据企业资产经营活动的性质,经营性国有资产进一步分为三类: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金融性国有资产包括国有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性机构的资产,非金融性国有资产主要指国有工商企业的资产。到2009年,非金融国有企业中,中央企业净资产102667亿元,地方企业净资产61669亿元。截至2007年末,中央级金融类企业国有资本总额1.2万亿元,占全部实收资本的80%以上,管理的资产总额已逾40万亿元。行政事业性资产是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包括政府机构、军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科研、新闻、司法、社会福利等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所占用的国有财产。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9.04万亿元,扣除负债后净资产总额6.10万亿元,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约占全部国有净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第1页共5页资源性资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占有的土地。另一部分属于探明或者没有探明的潜在的矿产资源等自然性资产。图2.11998——2008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净值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二、按归口管理划分从资产的角度,对国有资产的界定比较清晰。但是这些资产最终仍然具体落实到不同企业经营中,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根据归口的不同,国有企业可分为:(1)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2)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地方国企;(3)由财政部监管的三类企业: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金融企业以及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的国有企业。图2.2按照归口划分的国有企业1.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国资委管理的企业包括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央企)和地方国资委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地方国企)。2009年末,129家中央企业拥有国有资本及权益为62930.9亿元,中央企业资产总额210580.8亿元。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央企)进一步缩减为123户。涉及的行业主要有军工、石油石化、钢铁、电力、机械设备制造、通信、航空运输、水运、建筑施工、投资和商贸企业、生产经营型的科技型企业等。其中,科技型企业是央企中特殊的群体,均由原来的部属科研院所1990年代末改制而来,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有29家归入国资委管理,被定性为生产经营型的科技型央企。经几轮并购以后,目前有10家规模较大的科技型央企,其资产总量、利润总额等指标在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总规模中所占比重不到1%。从行业上看,国资委监管的企业主要是工业企业,但是从资产的性质上,国资委是一部分金融资产的监管者。因为随着企业间相互参股带来的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多层级,以及企业的混业经营,很多工业企业也开始大规模的投资经营金融业。第2页共5页在过去两年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中央国企在金融业投下了大笔资金,中意人寿、海康人寿等这些合资保险公司拥有的国有股权,都被计入了国资委的名下。国资委单纯作为“非金融国资”出资人的角色正变得模糊。2.地方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在地方一级,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机构并不完全和中央层级垂直对接,国资委管理的国有资产的范围更广。2009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