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浅析我国工程索赔现状学生姓名吴振浩指导教师陈佳骊分院工商管理分院专业名称工程管理班级08工程管理(2)班学号08203302212011年5月7日浅析我国工程索赔现状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工程索赔概念进入中国至今,我国工程索赔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及其管理还是我国工程建设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同时,索赔理论远远落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施工索赔的方法、手段不够严谨,不够科学,易被业主抓住漏洞,从而使索赔不能成功。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工程索赔仍是处于一个成长阶段,在客观上我们需要一套既能满足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的需要,又能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程索赔管理理论与方法。关键字:工程索赔;索赔现状;索赔管理一、引言我国工程索赔是从20世纪80年代在云南鲁布革引水发电工程首次采用国际工程管理模式中出现而开始的,索赔概念也自此进入中国。经历了近20年的风风雨雨,工程索赔工作已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工程索赔无论在数量或金额上都呈不断递增的趋势,备受业主、承包商及有关部门的关注。但工程索赔及其管理还是我国工程建设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一方面,工程承包企业在索赔管理方面还普遍地缺乏经验,有些工程公司领导对施工索赔的作用还估计不足,对索赔业务知之甚少,急需培养出一批有经验的索赔管理专家;另一方面,作为从事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咨询监理公司,由于开展业务时间较短,也缺乏索赔管理方面的经验。目前,我国的咨询工程师尚未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国内咨询监理公司还无资格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二、国内工程索赔存在的问题我国索赔工作开始的比较晚,在施工索赔领域的研究时间较短,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没有新的突破,有待进一步深化,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而且施工索赔的研究还未能使法律人士、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积极参与进来。各研究机构之间相对独立、分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工程索赔管理迫切需要一部与国家接轨的、公正合理的、全国通用的施工合同条件,它是我国施工索赔的基础。在鲁布革工程实施过程中,共发生21起单项费用索赔和1起工期索赔,索赔总额为29.10万元人民币,占合同总额的2.83%。国内外咨询专家认为这个索赔额在大型国际工程实践中是相当低的。对于这种情况,固然有建设市场不规范的原因,同时,也存在国内工程索赔理论上的不完善。无论是国内工程还是国际工程,基本特点应是共同的,也就是说,能够引起索赔的背景应是同样的,所以索赔本土化有其现实意义。即结合我国的法律及客观环境对索赔进行研究,来指导工程实践。索赔是当事人保护自己避免损失、增加利润、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的很多承包商一直对索赔存在惧怕的心理,对索赔讳莫如深,担心索赔会损害己方与业主的关系,害怕引起争端甚至打官司,影响其长远发展。有些业主则由于项目投资不足、自己决策失误等原因,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的条件,不准承包商索赔,不让承包商索赔,也不同意承包商的正当和合理索赔要求。事实上,西方承包商认为,没有一项工程合同可以不发生索赔而结束。索赔完全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是在合同实施工程中的一项正常的业务。美国某机构曾对政府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调查,被调查的22项工程中,共发生施工索赔达到427次,平均每项工程索赔约20次,其中378次为单项索赔,其成功率为95.15%,49次为综合索赔,其索赔成功率为75.15%。相对比这些数字,我国在工程索赔上毫无疑问是逊色了一截。同时,由于我国学者或承包商有专门从事索赔即索赔管理的理论研究,致使索赔理论远远落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施工索赔的方法、手段不够严谨,不够科学,易被业主抓住漏洞,从而使索赔不能成功。由于我国承包商对索赔的模糊认识,对国际、国内经典案例很少进行系统总结,很少对典型索赔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所以企业在针对具体工程索赔时,不知如何进行和运作,存在不会索赔的现象,不但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失去了索赔经验积累的机会。在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有许多技术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