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第三讲半控型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3.1概述晶闸管(Thyristor):晶体闸流管,可控硅整流器(SiliconControlledRectifier——SCR)。195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Lab)发明了晶闸管;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开发出第一只晶闸管产品;1958年商业化,开辟了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被性能更好的全控型器件取代;能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容量最高,工作可靠,在大容量的场合具有重要地位。晶闸管往往专指晶闸管的一种基本类型——普通晶闸管广义上讲,晶闸管还包括其许多类型的派生器件。外形有螺栓型和平板型两种封装:引出阳极(Anode)A、阴极(Kathode)K和门极(Gate)(控制端)G三个联接端。对于螺栓型封装,通常螺栓是其阳极,能与散热器(Radiator)紧密联接且安装方便;平板型封装的晶闸管可由两个散热器(Radiator)将其夹在中间。图1晶闸管的外形、结构和电气图形符号a)外形b)结构c)电气图形符号3.2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晶闸管可用如图2所示的等效电路来表示。IC1=α1IA+ICBO1(1)IC2=α2IK+ICBO2(2)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IK=IA+IG(3)IA=IC1+IC2(4)式中a1和a2分别是晶体管V1和V2的共基极电流增益;ICBO1和ICBO2分别是V1和V2的共基极漏电流。由以上式(1-1)~(1-4)可得IA=α2IG+ICBO1+ICBO21−(α1+α2)(5)图2晶闸管的双晶体管模型及其工作原理a)双晶体管模型b)等效电路晶体管的特性是:在低发射极电流下a是很小的,而当发射极电流建立起来之后,a迅速增大。阻断状态:IG=0,a1+a2很小。流过晶闸管的漏电流稍大于两个晶体管漏电流之和;开通(门极触发):注入触发电流使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增大以致a1+a2趋近于1的话,流过晶闸管的电流IA(阳极电流)将趋近于无穷大,实现饱和导通。IA实际由外电路决定。其他几种可能导通的情况:1)阳极电压升高至相当高的数值造成雪崩效应;2)阳极电压上升率du/dt过高;3)结温较高;4)光直接照射硅片,即光触发,光触发可以保证控制电路与主电路之间的良好绝缘而应用于高压电力设备中之外,其它都因不易控制而难以应用于实践,称为光控晶闸管(LightTriggeredThyristor——LTT)。只有门极触发(包括光触发)是最精确、迅速而可靠的控制手段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3.3晶闸管的基本特性3.3.1静态特性承受反向电压时,不论门极是否有触发电流,晶闸管都不会导通;承受正向电压时,仅在门极有触发电流的情况下晶闸管才能开通;晶闸管一旦导通,门极就失去控制作用;要使晶闸管关断,只能使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以下。晶闸管的阳极伏安特性是指晶闸管阳极电流和阳极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其中:第I象限的是正向特性;第III象限的是反向特性图3晶闸管阳极伏安特性IG2>IG1>IGIG=0时,器件两端施加正向电压,正向阻断状态,只有很小的正向漏电流流过,正向电压超过临界极限即正向转折电压Ubo,则漏电流急剧增大,器件开通。这种开通叫“硬开通”,一般不允许硬开通;随着门极电流幅值的增大,正向转折电压降低;导通后的晶闸管特性和二极管的正向特性相仿;晶闸管本身的压降很小,在1V左右;导通期间,如果门极电流为零,并且阳极电流降至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IH以下,则晶闸管又回到正向阻断状态。IH称为维持电流。晶闸管上施加反向电压时,伏安特性类似二极管的反向特性;阴极是晶闸管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公共端;晶闸管的门极触发电流从门极流入晶闸管,从阴极流出,门极触发电流也往往是通过触发电路在门极和阴极之间施加触发电压而产生的。第4页共8页第3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8页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之间是PN结J3,其伏安特性称为门极伏安特性,如图4所示。图中ABCGFED所围成的区域为可靠触发区;图中阴影部分为不触发区;图中ABCJIH所围成的区域为不可靠触发区。为保证可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