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摘要:听障儿童是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在有声环境中学习语言的过程,本文探讨康复教师的语言状况从言语的准确度、灵活度、语言关怀、语言环境等以及康复教师的行为方面对听障儿童学习有声语言的影响及其性格的形成、想象力的启发、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技能等方面对听障儿童语言学习、发展的影响。关键词:康复教师语言行为听障儿童家庭影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的一种沟通方式,人要有健全的大脑、完善的发音器官(他是以言语为载体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听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听觉障碍(但大多数听障儿童都是大脑健全,发音器官完善的),只因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自然的聆听,通过言语主渠道途径,接受言语传递信息,从而导致了言语形成的障碍。以至于和正常人无法进行有声语言的沟通交流,难以融入主流社会。而听力语言康复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学会有声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康复教师必须自身具有帮助听障儿童用有声语言交流的能力。更要有效的把握好情景语言的随机输入以及利用有声语言的方法和技能。首先就要求康复教师有为人师表的崇高美德、广博的知识、创新思维、等等,为听障儿童学习有声语言提供资源。而康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教育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康复教师发挥的作用更大呢?康复教师怎样用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影响听障儿童的学习呢?就此我从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方面来谈谈:一、康复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语言学习、发展的影响听障儿童本身有一定的听力损失,他们语言学习不像正常儿童一样在自然的环境中就能习得。他们获得有声语言的过程是在人为设计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的一个过程,这样往往不能还原生活环境本身,所以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更为重要,听障儿童在接受主题教学时几乎所有的语言输入者或者刺激都来自于康复教师,所以康复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的语言产生很大的影响。听障儿童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以后首要一步就是听,这就要求康复教师要发音标准。康复教师准确、简洁、规范的发音,将给听障儿童以良好的听觉刺激,听障儿童只有通过正确的、充分的发音训练、语言训练,才能较早、较好、较快地掌握口语。(一)康复教师的言语输入少不了语言环境言语环境在听障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终极目标是使他们能用有声语言进行交际,而交际是在具体的语境中。那么要求康复教师、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在语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状况,孩子在课堂上会表达也会交流,可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会很茫然,不知所措,这时语言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一个家长告诉我:我的孩子不会用“不···”来表达不满,而只是摇头或者摆手、逃跑,让她很苦恼,但是有一天她在和孩子游戏时,因为孩子不听话,她就假装要用剪刀剪孩子的手指孩子在情急之下说了一句“妈妈不要剪”当时她特别的惊讶,平常我的孩子根本不会这么准确无误的表达如此完整的一句话。其实在教学中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可见当听障儿童真正有了用言语来表达交际的需求时,就更容易学习语言。再如:在课堂上设计“做客”的情景让孩子能将课堂上的语言搬到具体的语境中表达,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很困难,你会发现孩子说话就像背课文一样艰难,其实用语言表达的目的就是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以及需求,那么他这时的“背课文”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因此康复教师一定要扑捉当下生活情景让听障儿童学习语言。我还想谈一点,听障儿童语训后的目的是回归主流社会,可是近期我发现一名听障孩子,他之前是参加完语训,康复了的孩子,可是这名孩子现在在聋校就读,重新学习手语,口语根本就不用,助听器也没有佩戴,那么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们的语训被划为乌有,我和她简单交流了一下,其实并不是孩子的听力太差,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妈妈,都不用有声语言交流,孩子怎样学习语言,怎样用有声语言交流。可见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二)康复教师的课堂语言和课堂外语言康复教师要让听障儿童掌握语言工具。教学中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