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一日学习生活中刘晓丽作为一位低年级的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由于我所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就不单是靠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一日学习生活中去。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开学初,我结合学校的“雏鹰争章”活动和每周的“流动循环红旗”两项活动,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同时,还力争为班级争得荣誉章,很多学生询问老师争章的办法,我通过班会活动给他们讲解,捡到物品上交可以获得诚信章,主动捡起校园的垃圾等可以获得环保章等,孩子们听了,很受鼓舞,个个表现出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决心。那天会后,我送完孩子准备回到教师看一下门窗关好了没有,这时,我看到我班左斯玉的妈妈还在教室门口,我以为他是要找我,她说是在等孩子,孩子在打扫天井里的卫生,说是可以为班级争一枚章。看到孩子满头大汗的样子,我真的很感到,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那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精神。我还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如学校开展的“迎国庆队列礼仪”比赛”活动,引导孩子在训练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怕累,不怕苦,不要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动作不规范,就影响了整个班级体,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为争夺流动循环红旗,我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重仪表,每天佩带红领巾、校牌,讲文明,讲礼貌,早上及放学对校门口的值日师生主动问好、再见。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二、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尤其是那些还没有加入少先队组织的学生,他们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对于已加入组织的学生,对他们也是一种鞭策。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如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三、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抓住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他感受到:老师眼中是有我的,我是被关注的。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特别注意观察,及时的表彰学生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