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加强村干部工作汇报培育“双强”村干部引领群众奔小康培育“双强”村干部引领群众奔小康我县现有346个村(居),3007名村干部。近年来,我县把培育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在“双强”型村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以及教育引导他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主要做法1、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基层干群对选配“双强”型村干部的认识。选配“双强”型村干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探索,开始,基层有些干部群众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些镇党委认识不足。主要担心选配“双强”型村干部影响村事务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二是有些村干部认识不足。有的怕选配“双强”型村干部导致自身失位子,有的则担心影响村里工作的稳定;三是有些党员群众认识不足。尽管他们内心十分渴求“双强”型村干部带领他们致富,为他们发展经济服务,但他们中有的担心这样做会导致“有钱才能当干部”,有的担心“双强”型村干部缺乏治村能力和本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广播、会议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选配“双强”型村干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宣传,使基层干群认识到,选配“双强”型村干部是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双强”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只会促进农村工作,加快全面小康进程,不会影响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选配“双强”型村干部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本领、愿意为村民服务的人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选配“双强”型村干部不只是看他个人资产多少,关键是以他个人资产多少衡量其是否具有带头致富、带民致富的过硬本领,个人资产再第1页共7页多,不具备当村干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的,绝不让其担任村干部。从而消除了基层干群的思想疑虑,特别是镇党委的认识得到了高度统一,各镇都自觉主动地抓“双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深入调查摸底,为选配“双强”型村干部储备人才。建设“双强”型村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的工程。为了确保“双强”型村干部来之有源,我们进行了深入地调查摸底,主要摸清三个方面情况:一是摸清全县村干部队伍现状。发动各镇利用半个月时间,对所有在职村干部兴办致富项目带头致富、引领群众致富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凡带头致富实绩突出、带民致富成效明显的,直接确定为“双强”型村干部。对暂时没有达到“双强”标准、但有培养潜力的,确定为“双强”村干部培养对象。二是摸清全县“双强”型人才现状。通过逐户、逐人排查的办法,对全县“双强”型人才进行调查摸底,包括在外地创业有成的人员,每个人从事什么项目、多大规模等都清清楚楚。通过调查摸底,全县共排出近2万名“双强”型人才。三是摸清“双强”型人才从事农村工作、为群众服务的意愿。发动镇、村干部对全县“双强”型人才逐一进行走访,通过面对面谈心的形式,了解他们是否有志于从事农村工作、是否愿意为村民服务。对有志于从事农村工作、愿意为村民服务的,在群众认可、个人自愿、组织审定的基础上,将其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去年,我县共储备了1870名村级后备干部,他们中有在外地创业有成的人士、也有远近闻名的种养大户,有带富一方的农民经纪人,也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有退伍军人,也有大中毕业生。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建立,为选配“双强”型村干部提供了人才保证。3、加大培养力度,保证“双强”型村干部脱颖而出。把“双强”型人才培养成“双强”型村干部是建设“双强”型村干部队伍的关键。因此,我县十分注重对“双强”型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一是明确培养目标。根据村级班子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县委每年年初都制订培养村级后备干部计划,对培养“双强”型村级后备干部提出目标,逐步淘汰非“双强”干部。各镇根据县委的总体计划制订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措第2页共7页施。二是落实培养责任。对“双强”型村级后备干部落实专人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