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建设一、系统建设的背景我国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污染减排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务院提出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包括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和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这三大体系的健康、有效运作需要多个部门(包括环境保护局机关、环境监察支队、监测站、环境辐射监督站、信息中心等)的信息实现顺畅的交换和高效的共享。根据国务院、国家环保部和赣州市环保局关于节能减排、重点污染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及加强环境质量监控的有关通知要求,为及时掌握我市重点污染源排放状况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为加强环境信息监控系统建设作为增强环境监督执法能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环保行政效能,提高我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水平,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需要建设集信息综合发布平台、环境数据中心平台、环境环境信息举报平台、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反应信息系统、污染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污染源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六位一体”环境监控指挥系统。二、系统设计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标准(暂行)》●《赣州市环境污染源监控系统方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J13-3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T50312-2000●《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指标》GYJ25-86●《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032-97●《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DB32/366-1999●IEEE802.3网络标准●《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工业用户通信设计规范》GB/T50311-2000三、系统建设基本要求先进性和成熟性系统采用成熟的最新技术,提供有前瞻性的完整解决方案,符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系统具有灵活、简便的特点,保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因技术落后而大规模调整,并能通过升级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延长其生命周期,同时保证先进技术是成熟的,稳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核心系统、核心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保证各子系统和整个系统在运营过程中的稳定性,对关键环节和设备采取可靠性保证措施,防止单点故障,对容易因人为因素影响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环节和设备要采取保护、提醒和警示措施。确保7×24运行。安全性采用三级体系依次对应用层和数据层进行保护;通过防火墙和网络监视系统阻断来自互联网的攻击;通过网络防病毒系统防止病毒的破坏;对主机和其他设备的访问应设置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进一步防止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同时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误入系统而导致破坏。兼容性和扩展性系统平台应可以容纳已有的和未来新增的不同品牌的产品,并充分保证异构系统的互操作性。为保证未来软硬件的灵活部署和容量要求,应考虑系统规模扩展的需求和升级的能力。系统的硬件、软件平台、系统互联接口及数据库符合开放性规范;系统体系架构和平台应该尽量与现有软硬环境兼容或一致,充分适应赣州市环保局主干网络。经济型和实用性充分利用所有设备,稳定高效的实现业务功能,和已有的设备与系统紧密结合,避免重复投资,并留出升级的余地。四、系统建设内容赣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在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八层和九层,包括多功能演示厅、中心机房、控制室、会议室、“12369”值班室、办公室、体息室等组成,具体布置如下表:序号项目所需面积楼层1多功能演示厅400m2九层2中心机房200m2九层3控制室100m2九层4会议室400m2八层5“12369”值班室30m2八层6办公室200m2八层7体息室70m2八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实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和环境视频监控数据的接入、存储和显示监控,为环境应急指挥提供数据、应用和硬件的支持,主要包括:网络平台;主机平台;存储备份平台;安全平台;视频会议大屏显示;机房建设等内容。涉及到的子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存储备份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多媒体展示系统、视频监控平台、视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