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心理学大学生逃课问题原因研究VIP免费

教育心理学大学生逃课问题原因研究_第1页
1/6
教育心理学大学生逃课问题原因研究_第2页
2/6
教育心理学大学生逃课问题原因研究_第3页
3/6
教育心理学大学生逃课问题原因研究化学2010王兆果舞蹈学2011赵阳舞蹈学2011李美玲问题提出: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却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这一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高校的秩序也让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受到影响。这也映射出现在高校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动机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论文将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在最后对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应用韦纳的归因理论进行心理归因分析,并探讨解决的策略。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91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4.7%的受访者坦言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受访者中,31.1%的人是在校大学生,51.3%的人为已毕业大学生。而逃课现象严重一定会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产生障碍,影响校风,使学校名誉受损,不利于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在整体质量上的提高教学资源浪费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整体素质水平降低。因而社会各界对大学生逃课的研究也就此展开。二、原因分析在查阅文献后,我们发现最初人关于大学生逃课的研究仅仅是对现象,程度等进行调研和统计,然后依据经验提出建议。然而这些行为都是由大学生的心理支配,所以对大学生逃课心理的研究也广泛展开。钟科在调研后分析排斥厌学心理,盲从侥幸心理,世俗名利心理,偷懒玩乐心理,无所谓心态,自我打算心态,实践心理第一等是主要的大学生逃课心理。郑新夷,管晶晶利用了归因研究,内外控制特征和群体效应也有影响。吕晓芳,佟亚辉认为这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所引起的,同时也与学校的管理体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关系。也有论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了大学生"逃课"率高的主要根源,认为教师的备课不充分、课堂缺乏吸引力、对学生过分溺爱并习惯其依赖性、现行的教学体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标准存在缺陷等,都是引起该类问题的原因。从教学经验出发,详细阐述了"心理感化教学"在解决学生逃课问题中的有效作用。总体来说众多的研究结果都是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角度来分析。所以我们尝试利用韦纳归因理论三个维度来分析以上的原因。希望能对改善逃课现象有所帮助。三、逃课后果从文献看来,对逃课的后果和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对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王志标等人认为逃课对逃课者本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逃课者会产生焦虑不安和患得患失的心理;事后要采取补救措施;影响逃课者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挂科的可能性增加;养成不好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习惯.逃课现象严重一定会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产生障碍,影响校风,使学校名誉受损,不利于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在整体质量上的提高教学资源浪费,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整体素质水平降低。而这些也会导致流入社会的大学生质量降低。四、解决措施针对逃课原因和影响,众研究者提出的解决措施也多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角度提出。洪名勇等人指出学校应优化课程设计、健全管理体制;教师需提高自身素养、人格魅力,专心为教,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要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我们认为应以大学生和教师授课状况改变为主,辅以积极的引导和管理。五、参考书目[1]钟科.大学生逃课心理浅析[J].价值工程,2010,13:226-228.[2]郑新夷,管晶晶.大学生逃课行为和心理控制点的归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9:990-993.[3]杨银芳,马莲,周丹,李志伟,周华艺.大学生逃课规律及心理成因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5:144-146.[4]吕晓芳,佟亚辉.基于高等教育服务视角的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30:151.[5]王成德,贾志明,胡巍.大学生逃课行为的诸因素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16:51+54.[6]刘琦,胡柳洲.大学生归因方式与逃课的相关性研究[J].北方经贸,2011,05:127-128.[7]姚姝宇,丁珊珊,李海强.关于经管类课程大学生逃课的韦纳归因分析[J].神州,2013,11:35+37.[8]沙磊,王俊娜.高校美术专业学生逃课归因及教学应对探究[J].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心理学大学生逃课问题原因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