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稷山县发展和改革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促进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提高,现代物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极高价值潜力的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重要切入点,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稷山县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经济强县的有效途径之一。一、现代物流发展现状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注重优化发展环境,现代物流业也有了较快发展,作用已逐步显现,并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一)物流需求丰富我县焦炭、金属镁、锰铁、纯碱生产发展迅速,农产品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业兴县、工业强县”的战略决策,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9.9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5%;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96299万元。通过实施商贸带动战略,服务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177万元。(二)交通发展迅速稷山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位于运城市北部,国土面积686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人口33万余人,辖7个乡镇1个社区办事处200个行政村。境内交通四通八达,侯禹高速、侯西铁路、108国道、台运省道纵横交通,县城与乡镇之间形成了“20”分钟经济圈,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公路,60%的百姓门前通上水泥路。(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近几年来,通过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县物流业发展基础平台已初步形成,专业化、多样化业务服务逐步拓展,物流装备水平得到提升。目前,全县共有零担货运企业12家。物流主要是煤炭、矿粉、化工、生活用品进入和生产原料、农副产品外运,物流量每天达5万吨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通信网络逐步完善。2009年末,全县固定电话达51023户,小灵通用户达8549部,手机用户达191583部,宽带用户27836户。已初步形成光缆、数字微波相结合的长途传输干线网,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四)物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于现代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对现代物流在认识上还存有许多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绝大多数工商企业自营物流业务比重过高,物流业务的社会化率偏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物流市场的需求和发展。二是管理体制不顺。同全国的物流业形势相类似,目前我县尚存在着物流管理体制不顺、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职能整合不够,审批、认定物流配送企业尚无统一标准。三是整体素质不高。由于现代物流是一个复合产业,人才匮乏,认知不到位,目前“小、散、弱”的状况还普遍存在。表现在: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信誉度不高、专业人员少、素质低和服务水平待提高。四是政策措施滞后。缺乏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政策法规,社会环境远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要。在本县不同区域间的经济执法部门执行的政策还不够一致,有的物流企业租用社会车辆在业务往来结算上仍有障碍,物流企业贷款难、融资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仍比较普遍。二、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实施“733”产业升级发展战略部署,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根本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商贸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重点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尽快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县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二)规划原则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