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题复习中的几个着力点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农业是一个重点内容。高考钟情人文考查,更关注对农业的命题。知识的完整性在于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06高考试题,整合初、高中教材,农业专题复习应主要确定以下要点。一、了解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对农业进行区位分析1.地理要素构成:地理要素可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科技、人口、城市、商贸、旅游等。2.联系法对地理要素进行影响分析:地理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共同“改造”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对地理要素进行影响分析时要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充分调运所学,建立与其它地理要素的“映射”关系。3.构建和优化农业区位分析模式: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基本等同于地理要素,但略有差异。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农业布局,主要包括地价、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和生活习惯。这是农业区位分析的基本模式,不同类型的农业影响因素差异很大,如林业与渔业,水稻种植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等。4.区分有利和不利因素,力求趋利避害区位因素包括有利(优势)和不利(限制)因素。在区位分析中要明确问题指向,结合区域背景回归题目;在区域发展中要协调区域要素,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力求趋利避害。在解题中我们常会遇到,某些区位因素既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又是局部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而河西走廊成为西北“粮棉瓜果之乡”的有利条件却是水源——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解决了局部区域缺水的现状。例1(2006年重庆文综卷)第39题第(2)问(如图):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解析:区位分析首先是定位问题,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商品棉基地,具体定位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影响商品棉基地布局的区位因素,要结合棉花生产的特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受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政策支持、劳动力、交通条件、消费市场、种植历史、科学技术等方面考虑。所给答案未涉及政策、科技因素,应该补全。如早期商品棉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育种,选择优质的棉花品种,如何抗旱等都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指导。答案: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二、了解重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区域农业特点进行比较1.粮食作物——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麦(1)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它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生长期一般为80天至120天。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北方为270天。我国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受饮食习惯影响商品率高。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质区域重点是: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小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2)水稻喜温、喜湿。根据对热量条件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一季稻,双季稻和三季稻。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地区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和甜菜(1)棉花:喜湿、喜光、生长期长。中国、美国和中亚是世界三大产棉基地。我国的棉花生产相对集中在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我国有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和南疆。(2)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3)花生:其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