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打造“金融中心”调研报告最近,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和要求,我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对*区如何打造“金融中心”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因为本人到浙江工作时间不长,了解的情况不多,以及受到金融机构系统性较强,各成体系,相互交往较少等因素影响,使调研工作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自己仅就如何打造“金融中心”问题谈一点看法,供参考。*区作为*市的主XX县区,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比较发达,目前,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在内各种金融机构数量达到100多家,是*市金融机构最多的XX县区。其中,银行业占的比重最大,在本区聚集了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省级分行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省行营业部等市级分支机构,还有浙商银行、*市商业银行和*联合银行等本土银行的总行、以及兴业、光大、深圳发展、广东发展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等大中型银行机构,近几年来,三井住友、花旗、汇丰、东亚等外资银行也纷纷入住*,庆春路、凤起路、延安路等已成为金融机构比较集中的街区。金融业的大发展,不仅促进了*区经济的繁荣,也为当地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了方便。*区能有今天这种良好的局面,是*区委、区政府多年来坚持城市发展方向,倾力打造“金融中心”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自己到浙江一年多的工作实践和平时与金融界同仁接触中的反映来看,大家都感觉到*区的氛围很好,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区委、区政府领导很重视金融工作,各部门甚至街道、社区,对金融企业都很关心,帮助金融企业解决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目前,辖区内的金融企业企业经营情况都非常好,以省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为例,都是本系统内经营业绩最好的一级分行。金融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与金融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要成为一个“金融中心”,并不是以金融机构的多少决定的,而是主要由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所决定的。在国外许多金融中心第1页共3页和我国的上海、北京、深圳,不仅聚集了许多金融机构的总部或分支机构,而且还形成了资金、外汇、黄金、期货、期权等众多的交易市场以及资金清算中心,并具有相当的区域辐射功能。从这一意义上讲,“金融中心”不是简单的组合称谓,也不是一个宣传口号。因为,作为“金融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地理环境优异,经济发达,政治稳定,金融制度完善,至少是国内具有比较重要的经济金融地位的中心城市;二是拥有众多的大型银行、跨国银行和证券经营机构,并具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完善的金融服务设施;三是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以满足交易,具备资金集散地的功能;四是成为一个较大范围经济区域的金融信息网络中心,使金融机构在货币交易过程中能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并迅速作出反应。因此,对一个城市的XX县区来讲,要成为“金融中心”,具有较高的条件和要求。就*区目前情况来讲,只具备*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以银行机构为例,虽然数量不少,但除了十几家省、市级国有银行分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以及3家本土小型商业银行总行外,绝大多数(包括几家外资银行)均为小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业务都很单一,且很分散。另外,本区其他金融业也不够发达。比较确切地讲,目前,*区应该称之为金融业较发达的XX县区,或者称之为“*区域金融中心”较为合适。当然,*区金融业的辐射范围将不断扩展,“金融中心”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区委、区政府拟把*区打造成“金融中心”的想法是积极的,但不应拘泥于“称呼”,而是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软、硬环境上,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进住*区,通过量的发展和质的提高,逐步形成集聚效应,促进*区金融服务业的繁荣。从自己调研的情况来看,建议区委、区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首先应对“金融中心”的定位进行认真的研究,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并采取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措施,以吸引和留住金融机构,而不是仅限于口号式的表达。目前,全区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有100多家,是一个很大的行业,虽然都自成体系,接受各自上级行(公司)的领导,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