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挖掘专业课教学的育人因素吕雨虹(河北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特点;教学方法摘要:医学生物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本身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这门功课学得好坏对学生掌握其它医学专业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并将之用于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渐适应大学教学过程,适应大学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大一是大学生们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的课程主要是为后继课程打基础,而这一段时间恰恰又是大学生们的危险期,因为,角色的转化,学习方法的改变,周围环境的变化等诸多因素都时刻在改变他们。因此,研究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至关重要。引导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生活,进而学好各门医学专业课,对医学生教育具有深远意义。笔者认为大一新生的心理活动有如下几个特点:1对大学生活的虚幻性理解一般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大学生活无比憧憬,想象着自己来到了自由的天堂,终于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释放压抑已久的自我。他们在经历了高中阶段的紧张学习和高考压力后,普遍从思想上有所放松,错误地认为终于上大学了,可以轻松轻松了,于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业余爱好和课外活动上[1]一些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并整日忙于其中,迟到、早退、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成天沉醉于网吧聊天玩网络游戏,把学习和功课置之脑外,认为这样的大学生活才丰富多彩。再加之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长此以往会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情绪懒散,最终荒废学业。这种对大学生活的错误理解,过分放纵自己的行为,是现代大学生学习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纠正大学生的错误认识,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问题。2情绪变化大,心理承受能力差青年大学生的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变化比较明显,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但在师长面前往往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不愿轻易反映自己的真实心理状况,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如学习中出现了问题,大多不愿向老师请教,改用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方式进行掩盖。有些学生面对新环境一时无法适应,情绪上容易产生波动,自卑感增强,又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埋藏在心中的郁结越积越多,最终影响学业。个别同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遭受挫败后,心理上无法承受,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步入正确的轨道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3独立自主意识强,追求个性发展现今的大学生多生活在父母的关爱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相对富裕中,没有吃过什么苦,没有经过什么锻炼,普遍自我表现评价较高。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人,竭力想要摆脱学校师长的约束,强烈地要求独立自主。他们希望受人尊重,被人征询和获得信任。大学生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和生活领域及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自身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自我对社会均有了自己独立的认识,不再轻易苟同他人见解,不愿因循守旧,勇于变革创新,张扬自我的个性当受到批评或不被理解不被赞许时容易产生抵触叛逆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基于上述几个特点,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学科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首先,从思想上教育大学生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地处理大学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其次,从手段上要求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阶段做一个合理准确的规划,严格要求自己,将其切实的付诸于行动,在实际行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逐渐找到真实的自我。医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医学生比其它专业的学生更加辛苦,一是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二是学习理论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操作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好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善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将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受益匪浅。(2)教师要主动接触学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