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6页一、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持久性的炎性疾病,主要影响全身关节。部分病者其他的器官如眼、皮肤、肺、肺膜、心包膜和血管等都可能受影响。尽管此疾病已经过长时间研究,其真正起因,至今仍未明确。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时,多个关节会红肿、发热及疼痛。受影响的关节多是对称性。手指、手腕、脚趾、膝关节等都是较普遍受影响的部位。患者在早晨时会觉得关节及身体稍为僵硬,严重者会历时数小时。较严重的病人,会有发烧、食欲不振和消瘦等现象。大部分患者的病情比较反复,时好时坏的交替着。长时间关节发炎可导致关节变形、腱带断裂、肌肉萎缩及神经受压,从而引致关节活动能力受阻,影响日常工作。二、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吗类风湿因子是一种非特异性抗体,它不仅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还可见于以下情况:(1)2%一5%的正常人及10%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2)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肝炎等。(3)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4)其他风湿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5)寄生虫感染:疟疾等。(6)其他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性疾病。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取决于检测方法及划分阴性、阳性的标准。类风湿因子阳性不能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唯一标准。但是,如果患者类风湿因子多次连续检测阳性,或多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且滴度较高,此时尽管其他诊断条件尚不充分,也应密切随访,以免漏诊。三、类风湿关节炎要做哪些检查?传统的“风湿三项”是指: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RF)。RF在类风湿关节炎阳性率为50%-70%左右,持续高滴度RF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骨侵蚀发生率高,预后不好。目前多家医院开展了“新三项”检查即: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其中抗CCP抗体诊断RA特异性显著高于RF。新三项检查能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免疫球蛋白的高低均为判断病情是否活动的指标。X线检查能显示关节病变程度。四、怎样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一个临床诊断,医生一般使用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建议作标准,若符合以下四个或以上条件便可达成诊断:1、晨醒关节僵硬2、三个或以上关节发炎3、手指关节发炎4、对称性关节发炎5、风湿性小结第2页共16页第1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6页6、血清风湿抗体呈阳性反应7、X光关节病变五、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哪些?治疗目的:控制和预防关节破坏、功能丧失,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00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治疗指南)。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地联合用药、坚持长期治疗。治疗方式包括:科普教育、药物治疗、其他治疗和生活保健。(一)科普教育科普教育在疾病康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把患者教育放在疾病治疗的第一位。只有患者对自己疾病有了一个正确认识,心态稳定积极,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二)药物治疗1、提倡联合用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为联合治疗方案。初始两种或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如“小剂量激素”加“缓解病情药”(一种或一种以上)加非甾体抗炎药(一种);病情控制缓解后逐步撤减药物,根据病情可先减激素,再减非甾体抗炎药;最后以一种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缓解病情药来维持。联合用药方案有利于尽早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2.常见药品分类第一类:改善症状药物。对解除疼痛、消除炎症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常见的有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副反应主要是胃黏膜损害,如胃疼、消化不良、甚至胃溃疡、出血、穿孔,故建议在饭后短期服用。其中COX-2倾向性抑制剂,包括美洛昔康(莫比可、宏强)、依托度酸(依芬)、蔡丁美酮(瑞力芬)、尼美舒利(怡美力)等;及COX-2特异性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西乐葆)等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小。但是有报道显示,会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患者依然要慎用。由于该类药物机理相同,故只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