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香泉湖旅游发展定位及与房地产的关系……………………1第一节历史传承…………………………………………………1第二节香泉湖发展旅游房地产的SWOT分析…………………2第三节旅游发展定位及与房地产的关系………………………3第二章香泉湖旅游需求分析与市场定位……………………………6第一节旅游需求分析……………………………………………6第二节香泉湖旅游市场定位……………………………………9第三章香泉湖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11第一节香泉湖主要旅游资源…………………………………11第二节香泉湖旅游资源评价……………………………………14第三节香泉湖周边旅游资源介绍……………………………16第四章香泉湖旅游项目策划与布局……………………………27第一节香泉湖旅游项目策划…………………………………27第二节香泉湖旅游项目布局…………………………………31第五章香泉湖旅游产品设计…………………………………35第一节旅游产品设计………………………………………35第二节旅游商品设计………………………………………36第六章香泉湖旅游线路设计……………………………………38第一节香泉湖风景区旅游线路设计…………………………38第二节和县旅游线路设计…………………………39第三节巢湖旅游线路设计……………………………………40第七章香泉湖旅游发展保障…………………………………44第一节医疗系统规划…………………………………44第二节信息系统规划……………………………………………45第三节环境保护规划……………………………………………53第四节安全系统规划………………………………………54第五人力资源规划……………………………………54第八章香泉湖旅游机构运作………………………………56第一节建立分时度假交换系统…………………………………56第二节有目的的旅游产品营销……………………………56第三节策划游客活动方案………………………………57第四节灵活多样的收益方案……………………………………57附件………………………………………………………………59第一章香泉湖旅游发展定位及与房地产的关系第一节历史传承香泉湖的历史传承要从香泉说起。香泉是一处温泉,水化学类型属含氡硫酸钙镁型水,在香泉镇。泉水四季常温,水温47一50℃,冬季尤甚。因水中含硫较高,又名“香淋泉”;温泉可治皮肤病、关节炎等症,故又叫“平疴泉”。南梁昭明太子萧统于大通年间(527--529),在如方山“萧家藏经寺”读书时,患有疥癣,曾至此淋浴而愈,于是称该泉为“太子汤”。六朝南梁时,建有“文选楼”、“尔雅台”。后人怀念昭明太子,于北宋建隆三年(962),在香泉覆釜山上建立“昭明塔”、“昭明亭”、“昭明书院”。北宋元佑五年(1090),主簿王大过发现平疴泉为“一方之利”,任知州后,即修砌汤池,周围20余丈,建浴院及龙祠。明成化五年(1469),州同董锡重修浴院,分男女两池,巨屏高亭,清池白石,焕然一新。明嘉靖六年(1527),知州易蛮复修,“甃为方塘,缭以高垣,映以修竹”。当时筑有三池,建屋三间,以便群众沫浴。明嘉靖十一年(1532),知州孟雷再修,并建洗心亭。清康熙十二年(1673),知州夏玮重修。康熙三十八年(1699),知州刘长城与翰林学士朱筠,又建进讥亭,州同何飞凤题“第一汤”三字于壁。民国24年(1935),盛子谨任香泉区自卫队副、代理区长时,集资扩建露天浴池,改建室内浴池,县长刘广沛题写“洗心池”,并固定专人打扫浴室。1978年以后,当地群众集资,修建男女浴池,镇上居民和过往行人纷纷来此洗浴。历代文人王安石、贺铸、李之仪、张孝祥、王守仁、庄超、戴重、程敏政等先后来香泉,均有题咏。明代戏曲家汤显祖《送客避和州》诗中有“晓色连古观,春香太子泉”;清代和州学正吴本锡在《太子汤》诗中写道:“旧时太子汤泉水,流入山溪饮夜猿”。其中许多诗篇被刻石成碑,立于香泉浴池前后,共有七十二块,后人称之为“碑碣之林”。观音洞在香泉湖边的观音山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人和州知州张寿朋撰碑《观音洞记》。碑文记载,明万历十三年(1583)三月十五日,山民戴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