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VIP免费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_第1页
1/11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_第2页
2/11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_第3页
3/11
精细管理精细开发提高面12区油藏采收率编写单位:清河采油厂项目负责:王蓉编写人:王蓉审核人:王明培目录一、概况--------------------------------------------------1(一)地质概况------------------------------------------------------------------------------------------1(二)开发概况------------------------------------------------------------------------------------------1二、精细油藏研究------------------------------------------2(一)S3上51储层精细研究----------------------------------------------------------------------------2(二)沙四段主力油砂体储层精细研究------------------------------------------------------------2三、剩余油分布规律----------------------------------------3四、调整措施及效果----------------------------------------3(一)层系调整------------------------------------------------------------------------------------------3(二)井网调整------------------------------------------------------------------------------------------4(三)措施挖潜------------------------------------------------------------------------------------------5五、面12区开发调整效果评价-------------------------------6六、结论--------------------------------------------------6一、概况(一)地质概况面12区位于八面河油田中部,北邻面4区,南接面14区,是一个被两条斜交断层夹持的呈三角形分布的断鼻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主要含油小层沙三段和沙四段。含油面积1.50Km2,地质储量530.00×104t,空气渗透率759-2154×10-3μm,平均孔隙度35.9%,凝固点-7.36℃,地下原油粘度21.1-74mpa.s,含硫1.76%,储集层以粉-细砂岩为主,胶结物含量低,接触-孔隙式胶结,压实程度差,是典型的高孔、高渗、高饱和度油藏(表1-1-1)。其中沙三上含油面积1.10Km2,地质储量244.00×104t,油层埋藏深度1075m,平均油层厚度11.2m,平均孔隙度36.0%,平均空气渗透率2154×10-3μm,地面原油粘度1940mpa.s。主力油层S3上34、S3上41和S3上51;沙四段含油面积1.30Km2,地质储量149.00×104t,油层埋藏深度1270m,平均油层厚度6.8m,平均孔隙度33.8%,平均空气渗透率759×10-3μm,地面原油粘度485mpa.s,主力油层S421、S441和S451。表1-1-1面12区油藏基础数据表(二)开发概况1、开发历程面12区于1987年3月投入试采,1987年5月,根据《八面河油田总体开发方案》,分沙三上、沙三中、沙四段三套层系投入开发,1987年11月投入注水开发,初期采用三角形井网,300m井距,面积注水开发方式部署。按主要调整工作量划分,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基础井网建设阶段(1987-1988年);(2)整体完善调整阶段(1989-1990年);(3)井况恶化,调整工作量少,产量快速递减阶段(1991-1999年);(4)低速开发、局部调整阶段(2000年-2007年)。2、开发特征(1)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低。调整前面12区综合含水为97.1%。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5.6%,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4.16%,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2%。属于典型的“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油藏。(2)平面、层间、层内差异大,剩余油分布复杂。面12区三套层系沉积特征各不相同,同一砂体横向变化大,油层层间渗透率级差平均大于20,油稠,油水粘度比大(80.1),注入水指进现象严重。历经20年的注水开发,油水井套管损坏严重,井网不完善,油藏压力及油水关系经过了复杂的变化过程,导致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需加深油藏认识,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找出特高含水期的主要潜力,从而制定适合特高含水期油藏的开发调整方案。二、精细油藏研究(一)S3上51储层精细研究面12区主力油砂体S3上51含油面积1.11Km2,地质储量126.10×104t,占沙三上储量的51.7%。S3上51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多期河道砂叠置而成的厚油层,平均有效厚度7.4m,根据层内物性差异和夹层将S3上51分为3个流动单元,其中S3上51Ⅰ分布不稳定,含油面积0.67Km2,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