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预应力管桩分项施工方案一、工艺原理静力压桩是通过静力压桩机将管桩压入地基土层中,在将预制桩压入土层的过程中,以压桩机本身重量作为反作用力克服桩身阻力而将桩体压入地基土层中,当桩在垂直静力作用下沉入土中时,桩周土体发生急速而激烈的挤压,土中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土体抗剪强度大大降低,这时桩身比较容易下沉,压桩阻力主要来自桩尖向下穿透土层时直接冲剪桩端土体的阻力。本工程施工用的GZY-600型全液压静力压桩机施压部位是靠液压夹桩机构将桩体压入土层中,而不是在桩体端部受力,避免了压力过大而损坏桩顶,使桩体顺利进入持力层,能使单桩承载力得到可靠的保障。二、施工工艺1、场平、测量及准备工作①整平场地,清除桩基范围内的高空、地面、地下障碍物;架空高压线距打桩架不得小于10m;修筑桩机进出行走道路;做好排水措施。按图纸布置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桩基轴线,先定出中心,再引出两侧,并将桩的准确位置测设到地面,每一个桩位打一个小木桩;并测出每个桩位的实际标高,桩位的测放要根据已测放出的建筑物轴线,认真准确的在施工场地上测设出来,并用木桩或钢筋头固定,测位测放后应进行认真复核,无误后请监理进行复核。②桩机就位,在打桩过程中必须对桩位进行复测,看桩位在施工中是否产生变动,若经过复合桩位无误后方可按线路移动桩机,在移机过程中尽量不要扰动桩位,对确认有扰动桩位要进行复核纠偏。在施工一部分工程桩后要对已施工的桩位进行复核,以检查桩位偏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发现部分桩位偏移过大,要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防止以后的桩位偏移超过规范要求,并对桩位偏移过大的桩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方案。静力沉桩施工工艺框图③吊桩插桩:在桩机就位后可以吊桩,吊桩前应了解配桩深度,要依据设计说明的有效桩长以及地质报告分析清楚,确定配桩后宜先吊长桩后吊短桩。在此过程之前要对所有进场管桩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并由质检员及施工员会同监理及业主代表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管桩立即退场,禁止使用。检查桩的质量,将需用的桩按平面布置图堆放在打桩机附近,不合格的桩不能运至打桩现场。预制管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值的100%。长桩运输可采用平板拖车、平台挂车运输,短桩运输可采用载重汽车。装载时桩支承应按设计吊钩位置叠放平稳并垫实,支撑或绑扎牢固,以防运输中晃动或滑动;行车应平稳,并掌握好行驶速度。测量放线基桩预制桩机就位成品桩检测吊桩插桩成品桩进场静压成桩夹桩对中调直送桩复压桩接桩桩机移位静力沉桩施工工艺框图④静压成桩;吊桩完成后,通过东西、南北方向事先放置好的吊锤控制桩身垂直度。调整两方向垂直度控制倾斜度在桩长0.3%以内,调整桩身垂直度后方可压桩,压桩要注意仪表压力值,压桩过程中要慢慢加压,要保证桩身缓慢下沉,防止压桩下沉过快导致桩身倾斜过大。⑤接桩,接桩时,宜在桩头高出地面0.5~1m处进行。接桩前用钢丝刷清理桩头的杂物,露出金属光泽;上、下节桩对齐,错位不超过2mm,保证上节桩的垂直度;若上、下节桩间隙过大,则必须用钢板填满。⑥送桩,用送桩器按要求进行送桩,如出现地质情况复杂如软弱粘土层和桩出现上浮时应进行复压,保证单桩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⑦桩机移位,当本次压桩完成后,桩机移至下一桩位继续压桩施工。在移机过程中准备好桩基工程沉桩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格,并安排好记录。2、试桩为确定静压桩施工时的终压条件及工艺参数,在静压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桩,应按设计要求试桩,桩位的选取具有代表性,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整个工程地质的大概情况;试桩的位置我方将根据地质报告与设计院、业主、监理、质检站等有关单位共同研究确定;试桩时认真记录每节桩的压力变化及终压力复压沉降量等,结合地质资料作受力分析,最后再与有关各方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确定终压值及有关施工参数,并作为后序压桩的施工参数。3、压桩施工①第一节桩下压时应严格对中、调直,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3%,桩位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为控制桩身的垂直度,施工时,在两个垂直方向设置吊锤或经纬仪,桩身就位时,通过两个垂直方向观察桩身垂直度,符合要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