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XX年我院危急值报告统计与评估分析评估分析(总结)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规定我院制定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医技检查“危急值”项目与范围、“危急值”处理流程。医务部定期督查。各科室每季度自查,现将各部门科室上报的情况总结如下:1、各科室负责人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管理工作,各部门科室都成立领导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各级医师及护士为组员。医院开展了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管理工作的培训。各科室也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并做好登记工作。对于日常工作中的危急情况,检验、放射、医技都能给予及时电话通知各临床科同时做好记录。2、“危急值”信息,为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危急值”的及时报告提高了我院的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有效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3、医技科室与临床科沟通顺畅是“危急值”报告制度发挥作用的安全保障。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并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目前我院医技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在“危急值”报告方面沟通十分顺畅,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双方都有登记。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通过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了我院的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尤其对高危病人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维护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但在检查中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1〉、有的科室登记簿设计不合理,医院及时重新设计了登记本并下发使用。〈2〉、在门诊、急诊的“危急值”报告执行中发现有的“危急值”报告后找不到病人和“危急值”检查单被误领等情况。〈3〉、个别医师对“危急值”报告的重要性不了解,流程不熟悉。根据存在的这些问题建议医院采取以下第1页共8页改进措施:〈1〉加强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学习,加强监督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进一步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对门诊、急诊的危重病人预留家属电话号码,同时按医院的首诊负责制接诊医师负责该患者的“危急值”报告的送达。〈3〉、加强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间的沟通。各科室有专人负责“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登记、自查、与监督工作,每季度一次自查表上交医务部。〈4〉医生能尽快得到危急值的报告是很重要的,不管送检的是常规或急诊试验标本,一旦出现危急值时,要了解从标本被采取后到医生接到通知前所需用的时间。如有延误,应了解是在那一个环节中发生了问题,并加以改进。医务科2012年12月25日2011年“危急值”报告有效性评估分析(总结)危急值报告制度一直是我院非常重视的一项与患者安全有关的管理制度之一。在制定危急值报告相关制度的同时,各部门和临床科室也都对危急值进行及时报告和登记,以不断完善制度。2011年我院危急值报告情况在逐步落实,现将有关报告评估信息做如下总结。一、危急值报告制度极大的降低临床风险、保障我院医疗安全。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我院未发生因未能预见危急值而产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医技、检验、放射辅助科室在日常工作之中对于检查、检验发现的相关危急值都按相关制度程序进行上报和登记,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尤其是对于我院内科、妇产科等危重病人较多的科室,病人发生危急值的情况非常多,辅助科室相关工作人员都及时给予准确检查和上报,医师在接到通知后根据结果给予及时的处理。二、全年危急值共计81例,检验科39例,医学影像科42例,处理数81例,处理率100%,危急值报告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应该结合临床实际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密切联系临床,从实际出发服务临床。我院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些危急值项目。在以后的实践中,我院还会根据临床第2页共8页实际灵活调整危急值项目和数值,让危急值报告制度更加实用有效。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个别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对危急值的掌握程度不够,不能重视到危急值的重要性,各部门科室负责任人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培训。(2)个别人员发现危急值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