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X后进村整顿报告关于倒排15%重点村、难点村、问题突出村整顿情况的报告一、基本情况(一)党组织涣散村(2个):1、九光村。总人口528人,党员总数20名,耕地总面积584亩,2008年人均收入3250元。2、岭后底。总人口93人,党员4名,耕地总面积330名亩,2008年人均收入2850元。(二)党员“双带能力”弱村(2个):1、后西沟。总人口119人,党员总数9名,耕地总面积501亩,2008年人均收入3300元。2、西村。总人口90人,党员总数7名,耕地总面积285亩,2008年人均收入2770元。(三)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村(3个):1、岭北。总人口172人,党员总数9名,耕地总面积462亩,2008年人均收入3000元。2、东村。总人口257人,党员总数20名,耕地总面积819亩,2008年人均收入2950元。3、大河西。总人口181人,党员总数10名,耕地总面积640亩,2008年人均收入2900元。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共性问题。党支部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不强,党员的“双带”能力弱,先锋模范不能有效发挥,村务管理混乱。2、个性问题:一是遗留问题多,群众上访严重,干群矛盾激化,如九光村、岭后底村;二是党员意识不强,缺乏带动能力,如后西沟村、西村;三是抓发展意识不强、方法不多,如岭北村、东村、大河西村。三、成因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保第1页共14页守,缺乏争先创优意识。如后西沟村,支部书记在多年的工作中既没有闪光的亮点、骄人的业绩,也没有因工作失误或被上访告状被免下台。多年的工作环境特别是稳定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已习惯于平庸守位,对新形势、新思维适应能力差,缺乏与时俱进的信心和能力。二是家族参与权力之争,人为制乱是后进的根源。部分村的阵规陋习还难以消除,特别是家族式矛盾难以消化。受此影响,人口多、家族大的一部分人群还在左右甚至操纵着基层组织。如岭后底村、九光村。三是党员“双带”能力差,群众信任度较低。支部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缺少主动性和实际效果,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在带领群众增收上无举措,无行动、无成果,使群众感到失望,这种失望表现为对干部的不信任,对支部工作的不配合、不支持,导致整体工作滑坡。四、采取的主要措施1、总体措施:一是“班子、队伍”两手齐抓促带动。要把转化工作的重点放在建设班子,提高党员队伍素质,选好支书,找准路子上。二是“内促、外带”二力结合抓推动。在班子内部建立一整套严格的考核办法,明确的责任机制。在外因上,派一名镇党政领导,一名村官实施包带责任制,同时,按照“以强带弱、以富带穷、以大带小、以好带差”的原则,向后进村派驻一名“第一支书”帮助工作。三是“精神、经济”两轮齐驱抓扶持。对转化成绩突出的班子及先进个人及时总结表彰。并在各种项目建设中,采取措施向这些村倾斜。四是“近期、长远”两头并进抓巩固。坚持帮扶不放松、提高不放松、发展不放松,促进这些村“摘帽子、迈步子”,富民强村,保证转化成果。2、结合实际,实施一村一策。一是针对九光、岭后底两村遗留问题多,群众上访严重,干群矛盾激化的问题,实行集中优势力量进驻,进行“查病因、解病灶、抓康复”。第2页共14页二是针对后西沟、西村两村党员意识不强,缺乏带动能力的问题,坚持“先换思想再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原则。积极对全体党员,特别是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实施“洗脑换心”工程。三是针对岭北、东村、大河西三村抓支部发展意识不强、方法不多的问题,借助“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利时机,抓好两委干部、全体党员,特别是支部班子成员的学习,促使其在学习中寻找差距,理清思路,在实践中强化措施,抓好落实。五、整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我镇把倒排15%重点村、难点村、问题突出村整顿转化工作为整个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措施,主要采取“总体措施和一村一策相结合的办法,认真进行了集中整顿,并取得了明显效果。1、整体效果:从总体上看,通过集中整顿,全镇7个倒排15%问题突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明显提高,干群关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