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基本农田和储备耕地市级试点工作情况报告8关于XX省基本农田和储备耕地调查市级试点工作的报告根据本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部署,在市土地调查办的组织下,我组会同有关区县分局于1月中下旬完成了本市基本农田和储备耕地调查市级试点工作,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农田调查试点情况(一)调查范围和方法根据2007年第41次局长办公会的有关决定,我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基本农田调查范围是:2004年全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后,经国务院检查组(国土资源部)认定的我市350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此次试点工作选择XX县区永乐店镇、于家务乡、XX县区张山营镇、四海镇、XX县区礼贤镇、XX县区北房镇作为试点乡镇,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基本农田责任状、规划图、集体土地地籍调查、遥感影像、调整补划审批等相关资料和图件的空间叠加分析,查清了6个试点乡镇基本农田的现状、调整补划和被建设占用的数量、空间分布等情况。6个试点乡镇基本农田责任状面积,即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共计30.03万亩,约占全市责任状总面积350万亩的8.6%。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县分局和乡镇工作人员的内业核查和现场指认,查清了XX县区永乐店镇、XX县区张山营镇的基本农田被1建设占用项目的类型、审批情况、空间分布和建设状况,并对个别难以指认的建设用地进行了外业调查核实。(二)调查工作程序1、收集基本农田责任状、土地利用规划图件、遥感影像数据、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数据、历年规划调整档案等资料,将纸质责任状扫描数字化,并整合相关数据库。2、按照签订的基本农田责任状,生成与责任状一一对应的基本农田图。第1页共6页3、将责任状生成的基本农田图与规划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分析统计两者的空间对应情况。4、将基本农田与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重点提取被建设占用的情况。5、将上述空间叠加成果与遥感影像数据叠加分析。6、分门别类制作打印基本农田外业调查表,并制作标准分幅等幅面的基本农田、遥感影像等相关外业调查工作底图。7、组织区县分局及乡镇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底图填写相关外业调查表,并对内业无法确定地块进行外业调查核实。8、外业调查成果入库,并与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数据叠加,利用其行政界线对基本农田地块边界进行调整。9、建设基本农田数据库,并进行相关统计汇总工作,并绘制相关成果图件。(二)调查成果和存在问题1、从总量上分析,责任状面积比规划图面积略少26个试点乡镇责任状30.03万亩面积比规划图32.4万亩面积少2.37万亩,占责任状面积的7.9%。主要原因是:(1)部分区县规划图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概念”划定,规划图中的保护区范围略大于实际的基本农田地块。(2)规划图面积与责任状面积的技术统计口径不一致,规划图为计算机量算面积,含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比责任状签订的图斑净面积略大。2、从空间上分析,责任状与规划图空间位置存在不一致在此次试点工作对规划图上划定的基本农田和责任状签订的基本农田均进行了调查,调查面积共计32.89万亩,略高于责任状面积。(1)在6个试点乡镇30.03万亩责任状面积中。与规划图空间位置一致的29.54万亩,约占98.4%;规划图上为非基本农田的0.49万亩,约占1.6%。(2)在6个试点乡镇规划图上划定的32.4万亩基本农田中:与责任状空间位置一致的29.54万亩,约占91.2%;责任状为非基本农田的2.86万亩,约占8.8%。两者空间位置存在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一是,规划图中的第2页共6页保护区范围略大于实际的基本农田地块;二是,在我市2004年基本农田核定工作中,因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手段有限,未对区县上报的规划图和责任状进行逐地块的校核,个别地块仅规划图或仅责任状为基本农田。3、违法建设占用情况在6个试点乡镇30.03万亩责任状面积中,扣除经市政府批准调整的情况,未经批准而被建设占用0.62万亩,约占2%。在0.62万亩建设用地中。110国道、北外环路等道路线性工程0.46万亩,约占74%;农村居民点外扩0.1万亩,约占17%;工业、商服等用地0.06万亩,约占9%。二、储备耕地调查试点情况(一)调查范围和方法我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储备耕地调查范围是。2002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