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性质与西方国家不同,所以企业的记账方式及我国的会计的发展历程也与其他国家不太相同,下面我就来谈谈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首先说一下我国会计要素,从会计要素来看,美国的会计体系最为完善,包括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业主派得、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和综合收益。而中国的会计要素只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可见中国的会计要素更为简单。从会计对象看,两者的会计对象都是价值运动,只是由于各国经济业务的内容和传统不完全一致,使得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有差异。由于财务报表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而二者的财务报表要素大体相同也就不足为奇了。从会计目标看,尽管各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完全一样,所需的会计信息也有差异,但关于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等这些通用信息都是任何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求,这就决定了各国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结构大体一致。由于财务报表要素是构成财务报表的组件,因而它们大致相同也是十分自然的事。但企业会计模式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近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1)仍然称为基本准则,所有企业所有企业均须执行,未按照国际惯例使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一词。(2)明确了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从理论上讲我国的会计目标兼具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但是,我国会计目标显然将受托责任观放在第一位,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国际上普遍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别。(3)删除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而代之以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4)权责发生制融合在基本假定中,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计量部分。(5)会计要素定义遵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但收入与费用的定义部分地引入了资产负债观。(6)引入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同时,对于利得和损失又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在理论上,前一种利得和损失实质上尚未实现,后一种利得和损失已经实现。(7)首次规范会计计量属性。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而且强调企业在会计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8)取消了会计记账须用中文以及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要求。而企业的会计准则是建立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上而发展的,企业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企业的账目做好了,国家才能有税可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为此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其他国家也有一些出入。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以前的基本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改和多方面完善,广泛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内容上都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的趋同;对于规范我国企业财务、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财务报表要素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也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合适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现行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重大调整,使用资产负债观重新定义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同时还吸收了国际准则中的合理内容,引入“利得”和“损失”概念,并且将其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两类。就资产负债表要素而言,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要素同其他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业主投资是指某一特定企业中权益的增加,来自于其他实体向其转入有价值的东西,以便其他实体取得或增加在该企业中的业主利益(或权益)。向业主分配,是某一特定企业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