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有限公司利润收益分配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你应该能够:1.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应考虑的因素;2.掌握股利理论;3.掌握各种股利政策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4.掌握股利分配方案的确定;5.熟悉股票分割的含义、目的与作用;6.熟悉股票回购的含义、意义与负效应;7.了解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8.了解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程序。第一节收益分配概述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赚取收益,并将其在相关各方之间进行分配。企业的收益分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收益总额进行分配的过程;狭义的收益分配则是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本章所指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净利润的分配。一、收益分配概念1.股利所谓股利,是指公司依照法律或章程的规定,按期以一定的数额和方式分配给股东的利润。股利可以区分为股息和红利,股息是股东定期从公司取得的固定比率的利润,红利是股息分配后仍有盈余而另按一定比例分配的利润。2.股利分配政策企业的净利润主要有两个用途,或者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或者留在企业进行再投资。股利分配政策是以企业发展为目标,以股价稳定为核心,在平衡企业内外部相关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净利润在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如何分配而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政策。股利分配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1)股利支付率的高低政策,即确定每股实际分配盈余与可分配盈余的比率的高低;(2)股利支付具体形式的选择,即确定合适的分红形式(现金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股票股利);(3)股利支付率增长政策,即确定公司未来股利的增长速度,它将制约着某一时期股利支付率的高低;(4)选择股利发放策略,即采取剩余股利政策,还是固定股利政策,等等;(5)股利发放程序的策划,如股利发放频率、股利宣布日、登记日、除息日和发放日的确定等。二、收益分配的项目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收益分配的项目包括以下部分:1.公积金。公积金包括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两部分。法定公积金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任意公积金的提取由股东会根据需要决定。2.股利(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公司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要在提取公积金之后。股利(利润)的分配应以各股东(投资者)持有股份(投资额)的数额为依据,每一股东(投资者)取得的股利(分得的利润)与其持有的股份数(投资额)成正比。股份有限公司原则上应从累计盈利中分派股利,无盈利不得支付股利,即所谓“无利不分”的原则。但若公司用公积金抵补亏损以后,为维护其股票信誉,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也可用公积金支付股利。需要指出的是,股利分配与收益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收益分配是指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的分配,它有法定程序,首先弥补亏损,补亏后仍有剩余,则必须计提法定公积金,结余部分企业才具有相对的自由决策权,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计提任意公积金,送股或派现;而股利分配仅针对送股或派现而言。前者的范畴明显大于后者。股利分配是收益分配的核心。三、收益分配的程序收益分配的程序就是按照国家财务制度和企业章程,将利润总额划分为国家的所得税收入、分配给投资者利润和企业的留用利润等项目的步骤和顺序。按照我国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的利润首先应按国家规定作相应的调整,增减有关收支项目,然后依法缴纳所得税。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税后利润应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2.计提法定公积金。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其中,提取法定公积金的基数是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它不一定是可供分配的利润,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时,才能按本年税后利润计算应提取数。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