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学科2008年度工作总结2008年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在重点学科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突出旅游管理研究特色,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为指导思想,开展学科建设。经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书”各项指标,为2009年度学科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一、研究方向的凝练情况在硕士点建设中完成了我校旅游管理学科,三个研究方向即(1)、旅游规划与开发、(2)、旅游经济与市场营销、(3)、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以2008年和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专业及方向为依据,对全国高校和师范院校进行了调查。完成了旅游管理学科区域分布状况调研报告。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学科建设中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同时增强了我们加强学科建设,争取早日取得硕士点授予权的信心。如从四川全省高校旅游专业结构来看,截止到2008年9月,全省共有旅游专业高校40所(包括高职高专),拥有博士点1处,硕士点2处.由此来看,四川省高校旅游专业结构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因而我们认为我校应抓住四川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契机,加速硕士点的建设,在不断的对人才市场调查和学科建设中凝炼学科研究方向,为优化四川旅游专业教育结构作出贡献。二、本年度学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一)、学科建设1、申报了旅游管理学科年度项目并获批准,并作到任务分解到学科三个方向的每一个成员。2、成功申报旅游规划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建设实验并与乐山市旅游局初步达成合作协议,旅游局相关领导将指导并参与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同时旅游规划实验室的建设也将得到四川省建筑规划设计院和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支持。3、新建“学科建设”专栏,大量补充和完善了学科的内容。4、开设了三门四川省精品课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经济学》、《公共关系》网上学习交流平台。5、成功申报并建设“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建立了“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及其配套设施。6、完善了旅游规划实验室、酒吧实验室,使之布局更加合理性、功能更具有适用性。(二)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分为“旅游规划、旅游经济与营销、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三个研究方向,现有团队成员20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2人;职称结构为: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2008年新增博士1名,在读博士3名,新晋升教授1名,副教授两名,新增罗富民、何小东两名青年骨干教师,任文举由青年骨干晋升为学术骨干。(三)人才培养1、积极组织了申报四川省教育厅和学校综合性教学改革课题。完成了省教育厅课题“地方性大学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改革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围绕旅游特色专业建设和申报工作,筛选培育了教改课题2项。3、围绕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2008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成功申报学校创新性教学改革项目5项。4、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本着“全面建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思路,在现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经济学、公共关系三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2008年旅行社经营管理成功申报为学校精品课程,并为2009年申报四川省精品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教材建设。通过努力,在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本科院校管理类教材招标中,我院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5部教材的主编单位。5、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第一,着重从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责任与态度、学习风气等四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设计、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三个环节推出系统配套的措施,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学生成才机制。第二,为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心,制定并推行“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新进教师上岗规范”。以老教师为龙头,带动年轻教师,使每一位老师从专题讲座开始,进而举办系列讲座,最后开设选修课,选修课以自己研究的成果为讲授重点。第三,为了在全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