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第一节配伍变化的类型药物的配伍变化指多种药物或其制剂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常引起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效应等方面产生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药物的配伍变化。配伍变化符合用药目的和临床治疗需要的称为合理性配伍变化;否则称为不合理性配伍变化。不合理性配伍变化能设法纠正的称为配伍困难,否则就称为配伍禁忌。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是为了能根据药物和制剂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预测药物的配伍变化,探讨其产生变化的原因,给出正确处理或防止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处方、工艺,进行制剂合理配伍,避免不良药物配伍,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配伍变化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三个方面。但有些药物的配伍则往往同时发生几种变化,如由于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效价下降或产生有毒物质,则同时可引起药理上的变化。一、物理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时发生了分散状态或其它物理性质的改变,如发生沉淀、潮解、液化、结块和粒径变化等,而造成药物制剂不符合质量和医疗要求。例如含黏液质的水溶液加入大量的醇产生沉淀;剂量较小的药物与吸附性较强的固体粉末(如活性炭、白陶土等)配伍时,因被吸附而在体内释放不完全;乳剂、混悬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出现粒径变大。物理上配伍变化一般属于外观上的变化,其中某些条件改变时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但很多物理的配伍变化是不可逆的,直接影响外观及使用。二、化学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时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分解、复分解、水解、聚合等而产生了新的物质,一般表现为沉淀、变色、润湿或液化、产气、爆炸或燃烧等现象,化学的配伍变化使药物制剂的疗效发生改变或产生毒副作用。但有些药物的化学反应从外观上难以看出,如复分解反应,须引起注意。三、药理的配伍变化药理的配伍变化即药物相互作用,也称为疗效的配伍变化,是指药物配伍使用后,在体内过程互相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的性质、强度、毒副作用发生变化的现象。药物的这些相互作用有些有利于治疗,有些则不利于治疗。【相关链接】有利的配伍变化须注意的是,有些配伍变化是制剂配制所需要的,如泡腾片利用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CO2使片剂迅速崩解;临床上利用药物间拮抗作用来解救药物中毒或消除另一药物副作用,如有机磷轻度中毒时采用阿托品解救;麻黄素治哮喘时用巴比妥类药物对抗其中枢神经兴奋作用等。不应把这些有意进行的配伍变化都看作配伍禁忌。【课堂活动】思考讨论以下配伍是否合理,试分析原因(答案见电子教案)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1.青霉素+红霉素2.青霉素+庆大霉素3.甲氧苄啶+四环素4.磺胺嘧啶+维生素C5.利福平+环丙沙星6.黄芩苷+黄连素7.氢氧化铝+氟哌酸第二节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一、固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一)润湿与液化某些固体药物配伍时,发生润湿和液化,给生产或贮存上带来因难,影响产品质量。造成润湿与液化的原因主要有:1.反应水的生成由于药物间反应生成水,如固体的酸类与碱类物质间反应能形成水。2.结晶水的放出含结晶水多的盐与其他药物发生反应放出结晶水。如明矾与醋酸铅混合则放出结晶水。3.吸湿固体药物的吸湿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有关,一些水溶性药物在室温下临界相对湿度较高,但混合后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较单个药物均低,引湿性增强,如制备或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较高,则会出现润湿甚至液化。4.形成共熔物一些药物如薄荷脑、樟脑、萨罗、麝香草酚、苯酚等混合后会发生共熔现象,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形成共熔物后对制剂的制备及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有些液体剂型常利用形成共熔物的液化来进行制备。此外,形成共熔物能促进一些药物的溶解速率和吸收,如氯霉素与尿素的共熔物可加速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二)结块散剂、颗粒剂由于药物吸湿后又逐渐干燥会引起结块。出现结块说明制剂变质,有时会导致药物分解失效。(三)变色药物间发生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反应时,产生带色化合物或发生颜色变化,这些现象在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