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议中美两国的“汇率之争”与“通货紧缩”的关系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汇率之争”,双方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发展经济,而且都是为了防止出现“通货紧缩”经济现象。例如,对于美国而言,如果中国把大量的美元储备起来的话,必然会使美国出现“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反之,如果中国把大量的美元储备用于购买美国生产的(消费类)商品和(投资类)商品的话,可以拉动(或推动)美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如果中国把大量的美元储备在短期内投向(或抛向)美国市场的话,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即“流通性过剩”)的经济现象。不过,美国虽然怕“通货膨胀”,可是更怕“通货紧缩”,因此,美方一直是强烈要求中方减少美元储备,否则就会要求中方人民币升值或减少出口,这是中美之间爆发“汇率之争”的主要原因。但是,中方却不会希望人民币升值,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通货紧缩”,只是中方防止“通货紧缩”的情况比较复杂。我记得,前总理、也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朱镕基先生曾经指出:(在某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最怕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加可怕。我注意到,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先生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发表的《中国的好日子到头了》的演讲,已经预言中国将会进入“通货紧缩”期。但是,我认为,中国已经进入、而且将会长期进入“通货紧缩”期,其事实和理由如下:1)假如你生活在某市郊一小镇A上,房地产行业已经是A镇的经济支柱。该镇政府设有以土地为抵押物而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政府融资平台是“A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假设,该镇在2009年出售土地收入中的20亿元进入A镇财政收入,另外,A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又从银行获得融资贷款30亿元,并把这30亿元用于属于该镇财政开支之类的道路、河道、各种管线建设等,假设再加上该镇其他财政收入80亿元,那么A镇2009年在财政方面的实际支出可以达到130亿元,依据镇财政收入=镇财政支出的原理可以得出下面数据:2009年A镇财政收支状况A镇的财政方面(实际)收入=130亿元A镇的财政方面(实际)支出=130亿元(注:这里是先计算出A镇使用在财政方面的实际支出数额,然后再推算出A镇可以使用在财政方面的实际收入。这是依据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种特殊计算办法。)但是,在2010年中,中央政府开始大力整顿房地产行业,因此A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从银行获得到的融资贷款大幅度减少,甚至降为0。同时,A镇出售土地的财政收入也是大幅度减少,假设A镇在2010年中出售土地的财政收入减少10亿元,那么可以假设A镇在2010年的财政方面(实际)支出减少40亿元。因此,在假设其他情况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得出下面的数据:2010年A镇财政收支状况A镇的财政方面(实际)收入=90亿元A镇的财政方面(实际)支出=90亿元显而易见,由于A镇的财政方面(实际)支出减少40亿元,因此A镇2010年中仅在房地产行业与其有关的基本建设方面出现“通货紧缩”现象,额度已经达到40亿元。2)假设全国的乡镇都存在着与A镇相似的镇财政方面(实际)收支状况,那么在2010年中,全国乡镇仅在房地产行业与其有关的基本建设方面出现的“通货紧缩”额度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额!这个巨大的“通货紧缩”数额一定会使全国在事实上陷入“通货紧缩”状况中!3)假设中国从今年开始不再实行“土地财政”的话,即出售土地的财政收入锐减和不允许政府融资平台存在,又假设没有其他办法弥补“土地财政”方面的巨大“通货紧缩”数额,那么中国将是一定会长期陷入“通货紧缩”状况中!4)假设中国因“土地财政”终结而长期出现相关的“通货紧缩”的话,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何等的负面影响,由于情况非常复杂,笔者在本文中不作详细论述。不过,笔者必须指出这一点,如果中国因整顿“土地财政”而出现“通货紧缩”的话,接下来必然会出现关于人民币的“通货膨胀”,大致情况是这样的:由于中国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中国经济必然同时进入“衰退期”,中国在“经济衰退期”中,资本利润率极低,因此很多外资必然会从中国撤离,有些中资也会从中国撤离。这样一来,中外资会把某些资产变现成人民币,然后换成外币离开中国,这时,中国就会出现“人民币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