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情况调研报告XX县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调研报告XX市位于XX省东南部,地跨北纬29°57''~31°19'',东径117°58''~119°40''。东接浙江,北连江苏,南靠黄山,西通芜湖。全XX县区五县一市一区,南北长150km,东面宽161.5km,总面积12340km2。人口275.34万。其中:农村总人口228.47万人,建制镇54个乡31个,行政村852个,自然村10279个,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1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48亿元,增长28.6%,全社会固定投资416亿元,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亿元,增长23%,人均消费水平居全省前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09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5103元,增长19.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5.6亿美元,增长48%,其中出口4.98亿美元,增长51%。自然条件XX市属于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XX县区过渡地带,境内黄山山脉,天目山余脉、九华山余脉纵横交错,形成南高北低东部抬起的复杂地形,境内最高峰为南部XX县区清凉峰,海拔高程1787米,北部圩区最低高程只有7米,高差达1780米,全市地面平均坡降达11.9‰。自然的地形条件将XX市分为北部河网平畈区、中部丘陵区和南部山区三种地貌类型。XX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市年平均气候在15.4℃~15.9℃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500毫米,自北向南递增,呈现山区多、丘陵少的地方差异。年际分配不均是本市降雨一大特点,1978年与1954年宣州站降雨之比高达1:2.78,XX县区两年降雨之比为1:2.83。年内降雨分配不均是本市降雨又一大特点,6~8月份降雨占全年总量的40%左右,有些年份甚至超过全年的一半。8月份以后,又易受登陆台风的影响,形成台风暴雨,诱第1页共10页发山洪。伏秋季节,往往雨量偏少,容易出现干旱。水资源河流、水系XX市地跨长江、新安江流域,包括青弋江、水阳江、新安江、太湖等水系。青弋江纵贯XX县区南北,经县城流向宣州、南陵、芜湖入长江,在我市境内全长96.0km,面积3428km2。水阳江为我市第一大河,境内流域面积7956km2,XX县区,流经宁国、宣州,从当涂贯入长江。太湖流域在XX市有240km2,主要集中在郎溪、广德东部。新安江流域,主要集中在XX县区,境内流域面积716km2(含汾水江91km2)。地表水资源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本市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年平均径流总量达90.86×108m3,人均拥有水资源3318m3,亩均拥有水资源2114m3,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全市平均地表径流深为736mm,径流深分布与降水分布基本同步。地下水资源我市丘陵、平原主要地质分布大多为红砂岩,岩层厚度较大,含水率低,地下水埋藏较深,一般在200m以下。山区河流坡度较陡,切割较深,谷坡土层相对较薄,地下水都补给河流,形成山丘河川基流。根据有关资料,我市浅层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74万m3/km2,属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社会状况全市辖XX县区、XX县区和郎溪、广德、XX县区、绩溪、旌德五县,2005年底共有98个乡镇811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市总人口273.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2.76万。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251.5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7.5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749元。我市于2005初,对辖区内的农村饮水状况进行了摸底。全市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人口为161.39万人,饮水不安全的人口81.37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33.5%,其中水质不达标57.58万人(氟超标3.83万人、砷超标0.055万人,苦咸水超标4.07第2页共10页万人,污染严重的地表水28.88万人,污染严重的地下水7.14人,其他饮水水质超标问题13.60万人),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不达标23.79万人。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编制了《XX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2007年修改完善了《农村饮水2007-2011年规划》。2009年完成了《XX市2010-2013年新增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一、工程基本情况1、工程建设进展情况(1)计划下达情况2005年项目解决3.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由省发改委、水利厅以发改投资"2005"1249号文下达了投资计划,下达投资131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592万元,地方配套722万元。2006年项目解决5.1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由省发改委、水利厅以发改投资"200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