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提纲(试行)(本方案以县为单位、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编制)1.综合说明1.1简述项目选择的背景、必要性及编制依据;1.2说明项目区分布情况、范围、面积等;1.3简述项目区基本农田建设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1.4简述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工程规模,实施进度安排和投资及效益等情况。2.项目县概况2.1县域自然条件包括所处地理位置、所属水土流失类型区,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情况。2.2县域社会经济状况包括所辖在乡(镇)、行政村个数、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劳动力状况,耕地状况及基本农田建设发展现状,农村经济、群众收入状况和农民粮食占有情况等。2.3全县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2.4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口粮田建设需求及群众建设积极性等。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3.项目区概况3.1项目区(以行政村为单元)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3.2项目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3.2.1以行政村(自然村)为单元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实始年限、退耕农户数、退耕面积、退耕地类、退耕还林面积、荒山造林面积以及实施效果等;3.2.2分析评价县域及项目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主要经验及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3.3项目区基本农田建设现状3.3.1以行政村(自然村)为单元,说明项目区目前基本农田建设现状(类型、面积、区域分布、人均情况等);按照两高一优要求,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数量;具备改造提高条件的现有基本农田的数量;3.3.2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不同地区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提出项目区缺粮农户基本口粮田建设需求;项目区25度以下坡耕地数量,具备新建基本口粮田的适宜地块、数量等分析评价。3.4项目区群众粮食生产及缺粮情况3.4.1说明目前项目区粮食生产结构、产量、保收率、粮食人均占有及自给情况;缺粮农户数量、人口,缺粮程度、原因以及当地粮食生产发展潜力等;第3页共9页第2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9页3.4.2项目区群众对基本口粮田建设的积极性、迫切性等。4.建设目标、任务与工程布局4.1建设目标、任务4.1.1建设原则4.1.2建设任务提出全县总的建设任务(总任务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以内),并分解到各项目区(行政村),落实到地块、图斑。4.1.3建设目标提出项目建设期末和工程全面发挥效益时,生态建设、粮食生产、基本农田等达到的目标。4.2土地利用调整方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按照土地适宜性和择优选择的原则,提出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和目标。4.3工程布局包括工程布设原则、工程规模、数量及分布等内容。5.工程设计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包括坡改梯工程(坝地建设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土壤改良工程和蓄水保土培肥地第4页共9页第3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9页力工程等建设内容。工程设计应包括措施布设原则,设计标准,断面设计、施工要求、管护要点等。5.1梯田(坡改梯)工程设计5.1.1工程地段选定新修梯田原则上必须选择在25度以下的坡耕地上进行,且选择土质较好,坡度较缓、距村庄较近、邻近水源及交通便利,并形成适度规模。本项目坡改梯规划最小图斑面积不小于1.33hm2(20亩)。梯田建设形式:陕北、关中地区宜修建土坎梯田,陕南地区根据实际可适当发展石块梯田。在每个耕作区内,根据地面坡地、坡向等因素,对每一地形的形状、大小进行规划。地块长度尽可能在100~200m,以便利于耕作。田面宽度应按坡度大小确定,陡坡地区一般5~15m,缓坡区一般20~40m。梯田地块沿等高线呈长带布设,“大湾就势,小湾取直”,纵向比降不应大于1/200。5.1.2技术设计梯田工程应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996)进行设计。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3~6小时最大降雨。根据原有地形和梯田设计要求进行断面设计。确定出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