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2页神华新疆公司六道湾煤矿申报2006年度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材料第2页共72页第1页共7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2页六道湾煤矿2007年2月25日神华新疆公司六道湾煤矿申报2006年度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材料一、六道湾煤矿的基本情况:1、矿井地理位置六道湾井田位于乌鲁木齐北部,地理坐标是东经87º35¹36¹¹,北纬43º51¹18¹¹,区内地势平坦,标高在780-850M之间。井田走向东界水磨沟河,西界是乌鲁木齐河,井田南为大片农田,北部为林场和荒地。井田地势一般是南高北低中间高,西头低,塌陷区内已用工业垃圾充填。东部与集团公司苇湖梁矿相邻。矿区沿东西走向长约3.0KM,南北约2平方公里,面积6KM2,矿区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西部有南湖路,东部有七道湾路,矿区内有六道湾路穿过,与市区公路相联极为方便。有铁路专用线将煤炭运往红雁池电厂等地,其他物资从外地运来。六道湾煤矿井田共含四组煤,33层煤,属于易自燃发火煤层,第3页共72页第2页共7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2页煤尘具有爆炸性。目前主要开采第二组煤。第二组煤:由B3、B4、B5、B6四层煤组成。根据现生产水平(即第二水平+650-+510)所揭露的煤层B3煤层位于B4+6煤层以下,间距在4.8-6.5米之间,结构复杂,常有分叉和变薄现象,属不采煤层,其它三层合并开采,自下而上命名为B4、B5、B6煤层,统称为B4+6煤层(俗称北大槽),煤层结构简单,稳定,变化不大,与B3煤层相距3.75-6.60米,煤层厚度为37.95-46.4米,平均厚度41.17米,由东向西有变薄的趋势,往深逐步增厚,内含夹矸3-8层,厚度为0.07-2.50米。六道湾煤矿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1997年、2002年及2006年矿井进行了技术改造,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核定150万吨,2006年矿井实际生产能力138.3万t/a。2.地质赋存条件1)、煤层情况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系水西沟群的西山窑含煤组,该采区属下部第一、二两个旋回(即第一、第二煤组),该工作面属第二煤组,即B3、B4、B5、B6煤层,现合并开采,但从含煤性和工业价值来看,下部层数少,单层厚度大,夹矸少,煤质佳,上部层数多,单层厚度小,夹矸多,煤质差。主要原因是当时地壳总的下降趋势中伴随幅度不大,周期较短的升降运动造成,下部一、二组煤沉积时,地壳振荡下降速度与植第4页共72页第3页共7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72页物堆积速度一致,振荡频率小,从而形成间距大的特厚煤层。2)、煤层厚度、倾角、结构、间距(1)、B3煤层属于第二煤组:该煤层位于B1+2煤层之上,与B1+2煤层相距92.85-128.85米,煤层厚度在5.55米左右,结构复杂,内含夹矸2层,因B3煤层在本井田常有分叉,变薄及尖灭现象,煤层结构复杂,煤分层对比较困难,可定为不稳定煤层。但在该工作面煤层又比较稳定,变化不大,利于开采,因此与B4+6合并开采。(2)、B4+6煤层属于第二煤组:该煤层为联合开采煤层(俗称北大槽),与B3煤层相距3.75-6.60米,煤层厚度为37.95-46.4米,平均厚度41.17米,由东向西有变薄的趋势,往深逐步增厚,内含夹矸3-8层,厚度为0.07-2.50米。该煤层结构较复杂,但很稳定,属稳定煤层。3、影响生产的其它地质因素1)、瓦斯瓦斯低沼2)、煤尘易爆3)、煤层自燃易自燃4)、地温第5页共72页第4页共7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72页无资料5)、地压无资料4、地质储量截止到2006年底全矿地质储量8571万吨,可采储量5160.3万吨。5、采掘关系我矿生产接续较为正常,采、掘关系协调,我矿现在格局为“一井一面”,基本保持回采一个工作面,准备一个工作面面,储备一个工作面。6、主要生产系统(1)运输系统矿井主要运输方式采用皮带运输,皮带运输能力为230万t/a。(2)矿井通风能力六道湾煤矿为中央分列式通风,矿井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两台主扇的型号为1K58No24轴流式风机,主扇叶片安装角27.5°,其负压维持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