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矫正方法宁乡二中刘晖一、调查高中学生各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表现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是许多教师上课中经常遇到的,它不仅影响课堂纪律,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老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校四百名学生的调查问卷情况看,我校学生在课堂上确实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下面将着重列举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习惯的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其矫正方法。(一)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课堂不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课堂上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相互争吵等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顶撞教师、违反课堂规则等盲目反抗的行为;在课堂上精神不集中、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做小动作、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不会预习、不会复习、课堂思维不能紧跟老师走、不善于发现问题、不积极解决问题、不完成作业、不及时纠错、对学习没有兴趣等行为。(二)课外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卫生、学习、文明礼貌、品德行为习惯都有所欠缺,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目的性还不明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违反校纪,没有正确的走姿、坐姿和站相,满嘴脏话、粗话、庸俗话;买饭不排队;考试作弊;课间在厕所内吸烟,偷窃别人财物等不良行为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突出问题有:1、说谎高中学生说谎中比较普遍的是没有完成作业编出各种理由欺骗教师,有的同学犯了错误后,编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是死也不肯承认,即使是证据确凿。有的同学课外疯打闹被老师发现后,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别人,有的同学谎称学校要交费,从家中骗取钱财。2、纪律观念淡薄(1)损害公物。最典型的是在书桌、椅子上用刀、用笔刻划“留言”,用涂改液等在上面乱写乱画,在教室的墙壁上涂抹。上面写出的内容大都是消极颓废、甚至是思想不健康的语言垃圾。这不但破坏了公物,也污染了我们学生的视觉及心灵。(2)个别同学在教学楼道甚至在教室内大声喧哗,互相打闹,破坏了教学环境应有的宁静与和谐。(3)做操排队时嬉笑打闹(4)打饭不排队,拥挤。3、言行不得体,讲脏话课间休息时,同学间的谈话经常是脏话连篇,特别是男同学,而且他们说脏话很自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一些同学当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同时,尤其是当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受到制止时,往往恶语伤人,庸俗不堪。4、校园暴力当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时,他们不是请老师解决,而是拉帮结派,恐吓威胁对方并大打出手;或让自己的亲戚如表哥、表姐帮忙打架;或打电话通知父母来学校对对方大打出手。(三)家庭与社会方面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据调查:看见老人小孩摔倒去扶的占40%经常对父母发脾气的占30%,从没向父母发脾气的只占12%在同学之间是否议论感激老师教育之恩的一项调查中,表示从不议论的占56.83%在细节方面,染发的占5%,经常丢垃圾的占41%,上课迟到的占30.7%,看见老师不问声好的占83.6%,每天都收看新闻或关心国家大事的占19.8%,乱花钱买名牌高档产品的占49%,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占20%,很少惹父母生气并能为父母分忧解难的占10%,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锻炼的占16.7%等等。可以看到摆在面前的这一组组数据是令人惊叹的!二、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一)课堂不良习惯的成因分析1、教师方面(1)教学中的不良影响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断时续,常看备课本,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枯燥、乏味,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吸引力,教学方法落后、陈旧,程序机械,缺乏灵活多变,教学组织能力有所欠缺,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2)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教师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在课堂中,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做人的教育。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撒手不管,对不良的行为不制止不批评,对良好的行为不彰明不表扬,从而导致不良课堂行为的蔓延。(3)要求标准低对课堂纪律要求过严或过宽都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如果要求过严,会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造成师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