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遵照省乡镇企业局《关于进一步开展乡镇企业集聚发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黔乡企局通[2007]52号)文要求,我局积极组织全市14个县(区、市)开展此项工作,历时3个月,现将我市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乡镇企业的集聚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2000-2005年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提高和发展,众多聚集区的出现,改变了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分散经营模式。全市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区的形成,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空间布局的优化配置,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我市乡镇企业就经历了由分散经营到相对集中再到产业集聚的过程。如何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市加快乡镇企业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推进工业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过程。我市现有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乡镇企业园区10个,2006年入驻企业383家,从业人员达13252人,2006年园区内企业总产值完成37.58亿元,增加值9.23亿元,利润总额2.58亿元,上交税金9590万元,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7.59亿元,总产值占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经济总量的比重7.94%。园区内企业主要集中在冶炼、化工、医药、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园区内企业都属规模企业。在调研中获知,全市未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乡镇企业自然集聚区有10多家,2006年入驻的企业多达1000多户,2006年创产值2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2万人,总产值占全市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比重6%左右。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农产品加工业、餐饮业、制造业等行业。我市乡镇企业产业集聚主要类型:一是自然成长型产业集聚。此类型产业集聚的主要是依托传统产业和本地资源优势,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形成为第1页共5页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格局,逐步演变为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集群。如:XX县区龙坪工业园、八里工业小区就是依托传统产业和本地优势聚集了12家采掘和冶炼企业;虾子辣椒市场也是利用虾子镇及周边乡(镇)的辣椒资源而形成的全国知名的辣椒集聚交易市场,其辣椒年交易量达35万公斤,交易额5-6亿元。二是政府引导型产业集聚。此类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是在政府规划指导下形成的。如XX县区坪桥工业园区、忠庄药业园区、XX县区绿色食品园区就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引导了同类型企业入驻同一园区,坪桥园区以高能耗企业为主导,忠庄药业园以医药企业为主,湄潭绿色食品园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形成产业集聚。三是市场带动型产业集聚。此类型是通过市场的带动发展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如XX县区娄山关镇批发集聚群内有大小批发零售业125家,个体经营者上千家,2006年创生产总值10.2亿元,占全县乡镇企业生产总值的27.79%;XX县区金华乡镇企业集聚区内批发零售业及住餐、社会服务业达323户,生产总值占该市乡镇企业生产总值的5.5%;XX县区复兴乡镇企业集聚群,批发零售业及住餐、社会服务业达334户,生产总值占该市乡镇企业生产总值的9.6%。产业集聚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互动。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市乡镇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更是促进了一大批产业的加速集聚,而产业的集聚,反过来又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大提高。据2006年年报统计,我市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59.79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16.09%,占全市从业人员14.7%。我局对全市10个县级政府批准的乡镇企业园区都建有台帐,进行档案登记,纳入年报统计。但对市场带动型、自然成长型的集聚区部分县(区、市)未建档,此项统计工作今后有待加强。二、我市产业聚集的原则1、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产业聚集区的建设与合理利用本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做到“三不”即坚第2页共5页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坚持市场需求原则。乡镇企业的发展必然与市场挂钩,市场需求量大的行业,才有前景,其市场的定位,不仅要满足于本地、更要面向世界,拉长其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3、坚持依托资源优势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