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交通扶贫工作汇报一、基本情况县域面积2867平方公里,18个乡镇,158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2万人。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90.617公里,其中县道259.184公里、乡道587.945公里,村道643.488公里。全县共有客运企业2家、客运车辆36台;公交企业1家,公交车辆24台;货运企业26家、货运车辆2136台;机动车维修企业62家,其中一类15家、二类20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家。全县共有渡口10处,渡船10条。二、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实”字当头抓建设夯实农村公路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主干道,先后实施青塘至西溪公路青塘至蛟潭段、三龙至湘湖公路(新平至王港段)、蛟潭至礼芳公路、浯溪口水利枢纽库周环湖公路、东流至朱溪、勒功至诰峰、经公桥至西溪、经公桥至莲花山、鹅湖至潘村等干线公路建设;实施好通自然村、窄路面拓宽、危桥改造等项目,不断完善乡村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形成横通东西、纵贯南北、串联各景区、古村落和乡镇、对接XX县区和对外通道的“一环三纵四横多联”的县域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等级匹配、安全便捷、绿色环保、旅游和客运能力提升的内通外联交通格局。目前已开工的项目有20多项,建设总投资约7.5亿元。2017年我县新改建农村公路107.4公里,目前已完工41公里,在建35.7公里,待开工30.7公里。危桥改造计划5座,现已全面启动前期手续工作当中。截止目前,全县县道三级公路比例达到90.6%,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95.5%,基本上形成了县到乡有二级公路、乡到乡有三级公路、乡到村有四级公路连接。(二)“严”字当头抓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了“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县级公第1页共6页路管理站、交通质量监站和乡镇交管站机构齐全。组织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公路路政等部门24名执法人员集中办公,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车595辆次,执法人员2956人次,检测涉超车辆6722辆次,卸载货物5690.3吨,切割改装车辆95辆,处罚168辆,全县干线公路货运超载率由集中治超前的67%骤降至现在0.5%,货运车辆治超治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结合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按照“整齐、整洁、整治”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公路、车站码头等重点部位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投入资金1526.6万元相继完成等乡镇道路环境整治项目,其中有省级贫困村中洲村和南溪村;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支持庄湾乡打造杨家庄童画村,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交通环境。(三)“畅”字当头抓养护为改变我县农村公路长期存在严重的“重建轻养”现象,我县出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统筹农村税费改革补助资金及其它资金218万元,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和相关的管理人员;按照“县XX县区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推行了分段承包和“三定一保”的养护模式,使得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走向了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同时,为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新型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首个集农村客运、运政、路政、公路建设与养护“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的蛟潭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随后又相继建成鹅湖和经公桥2个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为全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县市区。随着近年来养护资金的投入和养护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级公路养护覆盖率、经常性养护率全面达到100%;全县县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3.3%,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到85.5,乡村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4.6%、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到83.9,各项指标军达到或超过创建标准。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全县道宜林路段县道、乡道、村道绿化率分别达到98%、95%、90%。坚持把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位,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16年至今完成农路安保工程标准化第2页共6页改造2条15公里,安保能力明显增强。(四)“优”字当头抓运营为强化农村客运安全,建立农村客运班线安全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惠及民生,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制定以县城及周边为中心,县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