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新十年:缩小阶梯差距渡过中等收入陷阱本期《瞭望》封面。21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在10年已过,我们基本抓住了这个战略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跨越;但在未来10年中,中国还将面临哪些战略机遇,这些战略机遇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深刻变化?中国还将面临哪些战略挑战?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弄清并妥善处理好这些要素,至关重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一大的战略机遇期可以分解为三个子机遇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期,政治改革攻坚的机遇期,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机遇期。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在2020年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将延续科学发展观,共享“和平红利”、“改革红利”、“机遇红利”,用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民生,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有序,显著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可以说,中国对世界文明可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供并成功地实践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和平崛起的中国模式。未来世界,全球战略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军事高科技化等趋势明显加强。爆发世界大战的几率进一步降低,但世界并不太平。人类发展资源的有限性,霸权主义国家炮舰政策的强制性,使中国的发展道路充满荆棘。面对下一个十年,抓住战略机遇期的可能性有多大,主要取决于事先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次,取决于有哪些干扰因素,和我们排除干扰因素的能力。从国内因素来看,能否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否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能否解决腐败问题至关重要;从两岸关系来看,能否维持和平发展的趋势,不为“台独”势力所干扰至关重要;从国际因素来看,能否破解“中国威胁论”和西方大国对中国崛起的围堵至关重要。简言之,最大的外部挑战,是某些强国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遏制和围堵;最大的内部威胁,是发展失衡、分配不公和腐败问题等;最大的安全隐患,是分裂主义势力。对于这些挑战和问题若没有有效的应对之策,将影响到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干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利益。战略机遇期是客观存在,抓住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就可以上一个台阶,跟上时代的潮流;失之交臂,国家的整体实力就有可能落后一代到两代,在我国历史上曾有沉痛教训。对待战略机遇期,关键是一个“抓”字。毛泽东说,“机会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就要“抓落实”、“抓创新”,如果一味守成,无所作为,战略机遇期可能稍纵即逝,最终会变成战略高危期。“抓”战略机遇期,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抓“硬实力”建设,又要抓“软实力”建设;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既要应对外部威胁,又要应对内部挑战。但是,重中之重,还是如小平同志所言,“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中国发展起来,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谁也奈何我们不得。”□(文/罗援,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少将)《瞭望》文章:新十年中国大棋局“我们既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随时准备应对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境外的,来自经济生活中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以及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胡锦涛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王仁贵尚前名“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有可能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尽管近期对中国GDP超日的“批评”甚是激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讲出的这个“天文”数字,仍然令本刊记者猝不及防。这意味着,按目前的汇价,到2020年前后,中国GDP将相当于当期美国GDP总规模的水平,人均GDP由现在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提高到五分之一左右。这位多次参与五年规划研究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经济学者,自信地为《瞭望》新闻周刊分析说,过去30年,中国GDP增长,最快三年半翻一番,最慢不到七年翻一番,“按照最慢速度翻番来算,2020年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是有可能的。”他解释,“这个规模扩大,主要不是单靠资源推动,而更多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