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产业集聚区思考与探索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产业集聚区建设助推县(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集聚区及产业聚集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方向选择和探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从产业集聚区建设上看,随着国家严格用地审批政策的实施和征地费用的增加,产业集聚园区土地储备不够;招商引资的路子窄,范围小,尤其是大项目少、高科技项目少;共性平台(道路、水电、通信、物流等)建设滞后、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强则实力强。我们应围绕产业集聚发展的机理,实施“工业强市(县、区)”战略,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产业集聚的载体,抓规划、抓项目、抓配套,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围绕20XX年生产总值增长10%——12%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省、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更加有力地推动工业集聚发展。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性最高”的原则,着力构建各类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产业集聚区建设助推县(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沿海“区块经济”迅猛发展,皆得益于产业集群的有效聚集和形成。以“园区”建设为总抓手,发挥产业聚集的引擎作用,对县(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产生吸引力。要以优势产品或资源为主线,如利用信阳的交通、区位、人才和矿产品等优势,推进企业群体成长,使产业集聚区成为新兴工第1页共4页业项目建设载体,承接更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二是有利于产生竞争力。产业集聚通过企业相互之间的溢出效应,使技术、信息、人才、政策等要素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因此降低成本而获得显著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产生发展力。集聚区综合开发,使企业之间位置邻近,交往频繁,协作关系增进,增强了持续发展力,使集聚区逐步成为加快县(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救市牛”。二、产业集聚区及产业聚集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结构调整为途径,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诚信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引导和推动了产业集聚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但仍存在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从产业集聚区建设上看,随着国家严格用地审批政策的实施和征地费用的增加,产业集聚园区土地储备不够;招商引资的路子窄,范围小,尤其是大项目少、高科技项目少;共性平台(道路、水电、通信、物流等)建设滞后。从产业聚集角度上看,园区内企业规模还不够大,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产业集聚程度低,难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更难以形成区域性的行业品牌。我们的产业普遍缺乏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链接,行业分散,要么单兵作战,要么重复建设,缺乏合理的行业结构和规模。三、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方向选择和探索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强则实力强。我们应围绕产业集聚发展的机理,实施“工业强市(县、区)”战略,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产业集聚的载体,抓规划、抓项目、抓配套,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比如XX县区围绕京珠、沪陕高速公路和312国道,努力做大做强做优物流、机械装备、建材、电子以及特色“农”字头产业园区。(一)强化基础性工作,提升园区承载力。首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科学规划集聚区。对集聚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及其市场趋势等要进行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尽快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区域环评的编制,并争取尽快得到批复。如平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第2页共4页12平方公里,起步区内企业个数突破30个,总投资1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