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自学指导第1章:Pro/ENGINEER模具设计概述一.主要内容1.注射模具的结构组成2.Pro/ENGINEER软件中与注射模具设计有关的模块3.与Pro/ENGINEER系统配置有关的文件及功能4.Pro/ENGINEER工作界面组成二.重点1.Pro/ENGINEER系统配置中各配置文件的功能2.导航选项卡包括三个页面(1)模型树(2)文件夹浏览器(3)收藏夹3.“模型树”的功能三.难点充分了解配置文件config.pro的功能及其设置方法第2章:Pro/ENGINEER模具设计入门一.主要内容1.Pro/ENGINEER模具设计流程2.如何进入模具设计模式(环境)3.创建模具模型(1)模具模型的组成(2)创建参照模型的三种方法(3)创建坯料零件的方式4.设置收缩率(1)设置收缩率的目的(2)设置收缩率的方法(3)设置收缩率的不同方法对参照模型和设计模型的影响5.创建模具分型曲面(1)模具元件的种类(2)分型面的定义(3)创建分型面的注意事项6.在模具中创建浇注系统(1)创建浇道(2)创建浇口(3)创建流道7.创建模具元件的体积块(1)模具体积块的特点(2)体积块在屏幕的显示(3)体积块的创建方法8.抽取模具元件(1)模具元件与模具体积块的关系(2)模具元件在模型树中的显示9.生成浇注件创建浇注件的意义10.定义模具开启(1)定义模具开启的目的及步骤(2)遮蔽参照零件、坯料和分型面的方法11.模具文件管理(1)模具设计完成后包含的文件类型及其作用(2)管理模具文件的方法(3)工作目录的概念及其设置方法12.模具精度(1)相对精度的概念(2)绝对精度的概念二.重点1.Pro/ENGINEER模具设计流程中个部分的具体操作2.创建参照模型的类型和方法3.创建模具分型面(1)分型面的作用(2)创建分型面的注意事项4.模具文件的管理方法5.模具精度的概念及应用三.难点1.收缩率的不同设置方法对参照模型和设计模型的影响2.分型面的创建3.模具精度的应用4.模具文件的管理第3章:模具分析与检测一.主要内容1.模具分析(1)拔模检测的目的及检测结果的显示(2)水线分析的目的及分析结果在模型上的显示2.厚度检测的目的及方法3.计算投影面积的目的及方法4.检测分型面的目的及方法二.重点各种检测方式的目的及其结果在模型上的显示第4章:分型面的设计一.主要内容1.分型面的三种设计方法2.一般分型面的设计方法(1)三种创建方法的操作过程(2)种子面与边界面的概念和选择技巧3.阴影法设计分型面(1)原理(2)使用中的注意事项4.裙边法设计分型面(1)原理(2)侧面影像曲线的定义及作用(3)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二.重点熟练掌握分型面的各种设计方法。三.难点1.阴影法和裙边法设计分型面时“束子”特征的创建2.排除侧面影像曲线中无用的环。第5章:使用分型面法进行模具设计一.主要内容1.模具设计的思路2.带型芯、滑块、滑销和含破孔的模具设计方法(1)各应用于哪一类型的零件(2)每种方法的具体操作3.一模多穴的模具设计(1)一模多穴的概念(2)多个参照模型的引入(3)主流道、分流道的设计4.内外侧同时抽芯的模具设计二.重点带型芯、滑块、滑销和含破孔的模具设计方法三.难点一模多穴模具设计第6章:使用体积块法进行模具设计一.主要内容1.体积块法设计模具的原理2.体积块法设计模具的一般过程3.种子面和边界面的选取技巧二.重点1.体积块法和分型面法设计模具的区别2.体积块的创建三.难点体积块的创建第7章:使用组件法进行模具设计一.主要内容1.以配合件方式进行模具设计2.以TOP—DOWN方式进行模具设计二.重点组件法设计模具的基本流程三.难点组件法设计带型芯的模具时模具型腔的创建第8章:流道与水线设计一.主要内容1.流道设计(1)创建流道的2种方法(2)Pro/ENGINEER的流道专用命令及其功能。(3)系统提供的5种流道类型(4)创建流道的一般过程2.水线设计(1)水线的作用(2)创建水线的2种方法(3)Pro/ENGINEER的水线专用命令创建水线的一般过程二.重点创建流道和水线的一般过程第9章:修改模具设计一.主要内容1.模具设计的修改内容2.修改名称对原始设计零件、模具设计文件、模具组件、参照模型、坯料、模具型腔零件、浇注件、分型面和体积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