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注堵水剂解决石油开采三大矛盾的新方法(采油新技术推荐)摘要:水驱砂岩油藏经过多年注水开发,油藏中产生了三大矛盾:层间矛盾、同层内纵向矛盾和平面矛盾。这三大矛盾作用的结果是注水水流只沿大孔道或高渗透层流动,而在水流冲刷不到的区域留有大量的剩余油无法开采,约占地质储量的50%以上。如果不采取更为有效的堵水方式来解决三大矛盾,高含水油藏的大孔道和注水通道势必要消耗大量的驱替液,使综合含水持续上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在采收率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被迫关井停产。要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就必须解决这三大矛盾。水平井技术已经成熟,但目前仅局限于水平井直接采油或注水,不能很好地解决石油开采的三大矛盾。因其在采油过程中易被水淹,使得水平井无法在高水淹厚油层得到推广应用。为解决石油开采三大矛盾,我们可以利用水平井注堵水剂来封堵油层注水通道和高渗透层,再结合其两侧垂直井注采系统调整,就可彻底改变注水流动方向,使其只冲刷剩余油。该方法可有效地解决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三大矛盾,使“枯竭”的油田起死回生,是一种大幅度提高高含水主力油层采收率的新方法。一、水平井直接采油存在的问题使其无法在高含水主力油层推广正如垂直井直接采油存在层间矛盾一样,水平井直接采油存在着水平段上高含水区和剩余油富集区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作用的结果是水平井易被水淹,而剩余油无法开采。另外,由于水平井筒流动空间狭窄,如果水平井直接采油,容易进入水平井的高渗段来液很快就占满水平井筒的流动空间。长达千米的水平井难免有高渗段,高渗段来液一旦占据水平井筒狭窄的流动空间,剩余油再也无法进入水平井。因此,水平井长长的水平段和井筒狭窄流动空间的矛盾是水平井直接采油无法解决的问题,水平段越长,就意味着越容易遇到高渗段,使水平井更易被水淹,剩余油就越难采,这就是水平井无法在高含水油层得到推广的根本原因。为使水平井能够在高含水主力油层得到推广,就需按扬长避短的原则,避免用它采油,而利用其在油层呈水平状的优点,用它在油层中建坝堵水,从而使石油开采中的三大矛盾得到解决二、利用水平井注堵水剂解决石油开采三大矛盾的方法1、同层内平面矛盾的解决。由于平面矛盾的存在,必然在滞留区和低渗区存在剩余油,见图1。为解决平面矛盾,在主力油层五点法中,我们可以沿着剩余油富集区块垂直于主流线方向钻水平井组,并通过这些水平井注入堵水不堵油的选择性堵水剂,堵水剂必然优先在高水淹段进入到油层,难于在剩余油富集段进入油层。然后将水平井一侧的垂直井全改为注水井,另一侧垂直井全改为采油井(即行列井网),如图1所示。图1水平井注调剖剂堵水解决平面矛盾示意剩余油富集区水平堵水井选择性堵水剂图通过水平井组注堵水济和其一侧全改为水井、另一侧全改为油井后,原注水道将被选择性堵水剂堵塞,注入水就被迫按图1箭头所示方向流动,其流动结果是将富集区的剩余油冲到采油井处,从而实现堵水采油的目的,其效果达到了解决平面矛盾的目的。2、同层内纵向矛盾的解决。由于同层内纵向矛盾作用的结果,使剩余油在纵向上多集中在厚油层顶部。为解决这个矛盾,可使水平段在纵向上位于厚油层底部,注入调剖剂后封堵底部注水通道来开采顶部剩余油,如图2所示。厚油层底部注水通道被封堵后,水流被迫向顶部剩余油处冲刷,将顶部剩余油冲到采油井处,其效果达到了解决层内纵向矛盾的目的。图2水平井注堵水剂解决层内纵向矛死水区注水井顶部剩余油冲刷区冲刷区水平堵水井水平段注入堵水剂采油井盾示意图3、层间矛盾的解决。油藏一般是由薄厚不一的多层油层组成,由于各油层间存在渗透率的差异(即层间矛盾),致使水流沿高渗层流动,而低渗层石油无法开采。水平井只在垂直方向上射孔后进行压裂,裂缝开裂方向不再受上部覆盖层重力的影响,只向上或向下开裂,可同时压裂多个油层或夹层,这一点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得到了验证。因此,我们可先对水平井进行垂直射孔和压裂,然后通过垂直裂缝注入选择性堵水剂,堵水剂必然沿垂直裂缝优先进入高渗透层(垂直裂缝注堵水剂类似于垂直井注调剖剂),如图3所示。高渗层被封堵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