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维护和捍卫和谐社会的模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一、公安工作的性质决定人民警察必须要做维护和捍卫和谐社会的模范。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进程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例如土地分配、企业重组、下岗再就业、贫富差距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公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赋予我们新的更大的使命。人民警察必须不断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周永康部长上任后,提出了公安机关要肩负起“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使命,明确了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央对公安工作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公安的地位不断提高,位置不断前移,公安的性质越来越重要。这个性质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做维护和谐社会的先锋和模范,共产党员则更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今年的XX省公安局长会议上,锦州一位人大代表发言时,对公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言语至情至理。他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就是对人民警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认可。人民群众与警察的关系拉近了,对公安工作满意了,安全感提高了,那就说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又前进了一步。因此,人民警察必须要做维护和谐社会的模范,做推动时代进步的先锋。那么结合交通管理工作来讲,就是要处理好交通民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因果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们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又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因此,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分支,如果说和谐社会是分母的话,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就是分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在这个关系中交通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特大或恶性交通事故控制不住,频频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人民群众对“出行”这个最基本的行为都没有安全感,那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交通警察的职责就是维护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安全通行效益,为人民群众出行、为经济建第1页共3页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我们再从和谐社会的定义上来理解道路交通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首先,从理论上说,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从这一角度看,道路交通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这里涉及到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一个地区的交通安全工作搞好了,人们的出行环境改善了,交通事故减少了,投资环境就会很好,那个地区的经济也会很快发展起来。许多贫困地区经济之所以发展不起来,除了其他原因外,道路交通环境的滞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相反,例如大连发展的这么快,应该得益于其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外地人说大连好,除了夸其风景美丽外,还对大连的交通赞不绝口。沈阳近几年城市变化很大,一个重要的因素也体现在交通上,体现在路面上。从实践上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结构,即个人、群体、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具体的条件和机制。就人际关系方面看,要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必须加速和谐社会的主体培育。主要是通过人的社会化机制,把社会成员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我们交通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认真学习好《道路交通安全法》,熟记法规的条款,正确运用这部法律。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罚款与服务的关系,要明确罚款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通过我们的工作,使人民群众理解、支持交通管理工作,最终达到人人自觉遵守法规,养成良好、规范、和谐的交通行为的目标,处理好这个关系也就是处理好了道路交通管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三、交通警察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怎么办。社会和谐和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新型现代第2页共3页性的日益自觉。社会学直接产生于现代性,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