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5页葫芦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葫芦岛市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葫芦岛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第一章规划基础“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积极进取,团结奋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支撑、沿海开发”三大战略,克服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第一节“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到了建市以来的最好水平,“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5.9亿元,同比年均增长20.2%。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5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工业支柱产业持续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十五”末期增长92%。城区经济健康发展,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强劲。沿海经济带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伴随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分布于葫芦岛全域的重点经济区顺利起步,竞相发展,大开发大开放的态势全面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市12个重点经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形势喜人,100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建成和在建项目达到375个。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国企改革有序进行,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部门预算改革并逐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前完成,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稳步进行。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引进内资近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多美元。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绥中电厂二期工程、南票电厂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30万千瓦。葫芦岛港柳条沟港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葫芦岛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铁路、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滨海公路工程竣工通车。村村通油路、通电第2页共25页第1页共2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5页话、通广播工程建设目标顺利完成。青山水库开工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效果显著,顺利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计划目标。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40元,年均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70元,年均增长13%。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重点民生工程取得成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各级各类教育继续发展。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日益活跃繁荣。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成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是葫芦岛建市20年来经济发展快、城乡面貌变化大、社会建设成效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的时期。与此同时,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一些重大困难和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化程度低;民营经济发展较慢,城乡收入差距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