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品牌兴县战略促进右玉农业提速——论如何把右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右玉县位于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西北部,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尔毗邻,东与大同市的左云县,南与朔州市的山阴县、平鲁区接壤,东西宽45.7公里,南北长67.7公里,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设4个镇,6个乡,251个行政村,总人口1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万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是全省唯一的半农半牧县,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有“塞上绿洲”之称。2007年是右玉县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优、效益最好的一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亿元,比上年增长33%;财政总收入达到1.66亿元,增长56%;增幅全市第一但在煤电能源、建材化工等五大优势产业中,农畜产品所占比重最小、增长幅度最缓,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100元,“三农”问题仍是右玉经济的软肋,制约腾飞的掣肘。右玉县作为全国小杂粮基地县之一,多年来立足全省唯一半农半牧县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畜牧基地,发展特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巨大,本应大有作为,是何原因导致这种局面?请先看下面一组数字:2007年,全省农副产品注册商标4301件(著名商标258件,驰名商标6件),全市农副产品注册商标136件,右玉县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只有7件,(分别为“玉羊”畜产、“鸿利”农牧、“玉膳”畜业、“郭建忠”瓜籽、“杀虎口”穗源小杂粮、“塞星”燕麦粥、“思源”食品),全市占全省不到3.2%,全县占全市5.3%多一点!这就是原因,这就是根源,这就是差距,简单的数字反映出事实的真相——没有品牌效应,缺乏竞争能力!农副产品是“山药素油,有买就卖,有无商标,一样对待”,在这种状况下,诸多农副产品在市场上“一流品质、二流待遇、三流价格”的遭遇,也就不足为奇了。造成这种落后被动局面的因素是:其一、观念滞后,缺乏创立品牌意识。受传统观念影响和束缚,全县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和基层干部品牌意识淡薄,忽视品牌的创立与应用,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数没有商标标识,在促销和宣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打价格战、数量战,而忽视了对该产品品牌的经营和投入,每当特色农副产品逐步打开市场、准备做大做强时,市场份额早已被周边区县捷足先登、瓜分无几了。右玉土豆是传统大宗农作物,土壤、气候条件、种植历史,质量与内蒙古武川相差不大,但近年来从、总量、声誉各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武川,如今“武川土豆”作为优良品种,逐渐被农民承认和接受,在周边市场遥遥领先于右玉,小成气候了。这就是我们步履蹒跚,节奏迟缓,四平八稳,消极坐等带来的苦果。其二、规模弱小,分散经营,无法发挥品牌效应。全县多数农副产品多以乡村为经营范围,规模小,分布广,辐射范围有限,带动作用不大,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形成规模优势,削弱了市场竞争能力。与神池月饼相比,右玉月饼在水质、油质、工艺上毫不逊色,一样有发展壮大的条件,但十几年来,右玉月饼一直处于手工作坊状态,销量少,范围窄,品种单一,包装简陋,制做粗糙,没有注册商标和食品质量认证标准,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原地徘徊,苦撑危局。去年借助“首届右玉县月饼文化节”有利时机,右玉县工商局赴偏关学习取经,帮助我县月饼加工户出主意,想办法,理思路,定措施,指导帮助申请注册“琪瑾”“昕华斋”月饼商标两件,为右玉月饼早日融入大市场作了有益的尝试。其三、经营松散,品质一般,不利品牌成熟、壮大。右玉土豆加工经营没有一个能够主宰市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右玉葫麻年产量最高可达500万斤,但主要以个体农户、私人作坊经营加工为主,他们之间销售渠道各异,技术互相保密,信息无法共享,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不顾质量,相互压价,以次充好,搞不正当竞争,直接损害农副产品品牌形象和整体经济效益。一些土豆经营散户进入北京市场低价倾销,造成市场混乱,价格下跌,效益降低,信誉严重受损。而且,这些农副产品基本是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特色不明显,品质不优良,造成创立自有品牌的难度。品牌就是价值、效益、武器,品牌就是商标、牌子、名片,它不仅是识别标志,而且是产权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