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第六章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所谓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根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邓小平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二十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前两步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绘制了新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邓小平设计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明确了战略重点,指出了。台阶式。发展的战略方针,提出了。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的设想。我们将邓小平的这些战略思想,集中概括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一、。三步走。战略步骤的提出选择和制定正确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邓小平同志吸取了我国以往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而制定的,它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成熟的过程。。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特别是。小康。概念的提出,修正了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并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所确认的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第一次提出我国在本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他指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第1页共9页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1[1][1]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2[2][2]这一战略构想,后来在全国五届四次人代会和党的十二大得到确认。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战略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将可以达到小康水平。1984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发展战略构想。他说道:。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八百美元对经济发达国家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中国来说,这是雄心壮志。它意味着到本世纪末,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到五十年,我们就可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3[3][3]1987年2月,邓小平更切合实际地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改为。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4[4][4]同年4月,他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正式全面地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要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第2页共9页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5...